8月8日,家住新泾镇剑河路599弄89号的居民就将迎来期盼已久的一场开工仪式:经过一年的筹备,这栋7层居民楼的加装电梯工程将正式启动。从今年2月初递交立项申请,到春节前收到正式批复,用时不到两周的审批立项环节,让居民们看到了年内就能乘坐电梯上下楼的希望,也让小区其他居民对“装电梯”充满了期待。
今年以来,长宁区通过大调研梳理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面临的共性难点,区房管局率先对申请材料、征询流程和前期调研三个步骤进行优化,实现了审批立项多个环节的提速。自2014年1月受理全区首个加装电梯申请以来,截至目前,长宁已有53台多层住宅电梯加装工程完成立项批复,其中13台顺利投入使用。其中仅今年通过快速立项的电梯加装申请就已达26台,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效果愈发显现。
自创模板只需“完形填空”
根据2011年上海市房管局、市规土局、市建交委等部门联合出台的《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居民楼加装电梯需完成6道审批程序,包括计划立项、规划审批、房屋安全性论证、施工许可、质量技术监督和竣工验收。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区房管局负责承办的计划立项环节作为加装电梯的第一道关,对居民信心、工程推进都尤为重要。
去年下半年起,长宁区房管局便着手对审批立项环节进行优化,在7天公示期结束后的3天内如无书面反对意见,就立即出示加装电梯的批复。今年初开展大调研后,区房管部门对哪些步骤最令老百姓“头大”有了集中发现和系统性梳理。原来,在加装电梯立项环节,不熟悉加装流程、不了解专业技术、难统一各楼层意见等不仅是居民们的烦恼,也是居委会干部在做协调引导工作时的“心病”。
长宁区房管局修缮科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加装电梯申请数量提升,科室受理申请材料时,也经常遇到申请人因一两处细节填写有误,不得不数次往返区政府递交材料的情况。
于是,修缮科工作人员找出区内所有已经成功加装电梯,并申请到政府补贴的案例,梳理出必要信息和重复性信息,将加装电梯的申请报告、协议书、可行性分析等文字材料化为“完形填空”形式,制定出适合长宁居民的申请模板。“只要完整填写模板内容,就能确保递交申请‘只跑一次’。”而包括公示期在内,原本时长不定的立项环节能明确缩短至两周以内,让想要加装电梯的居民有了更多信心。
“三表合一”优化环节
7月下旬,家住虹桥路996弄17号的居民刚向长宁区房管局提交了加装电梯的申请。在申请材料包中,一份内容复杂却格式清晰的《加装电梯分摊协议书》颇为亮眼。约两张A4纸大小的协议书上,三排纵向表格列明了电梯造价、维护保养、日常运行电费等三类费用的具体分摊情况,每户居民的分摊款项和分摊百分比都一目了然。协议书最下方的横向表格则包含了整栋楼6层所有30户居民的签字。
根据《指导意见》,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需由申请人采取二次征询方式,对居民实施意见征询,不仅需要加装电梯楼宇90%以上的业主同意,还需小区2/3以上业主的同意。其中,费用分摊环节需要根据造价、保养和运营分三次向居民征询签字,不仅沟通成本大,“老是要签名”的重复操作也容易引起居民反感。
从大调研中得知居民这一反馈,长宁区房管局将分摊协议书的三张表格“合三为一”,一次性告知加装电梯的建筑安装费、勘察费、设计费、监理费、测绘费、审价费、水电煤管迁移费以及安装后的维保费、电费等概算结果,居民“只签一次”就能完成业主承诺。
剑河路599弄89号居民楼组长杜雅芳就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楼内全部12户居民中有近一半存在人户分离现象,“三表合一”的分摊协议书使加装电梯的所有费用都一目了然,“只签一次”也为加装电梯奔走的居民志愿者和居委会干部省去了不少沟通成本,因而从去年底开始准备申请材料,到今年2月提交申请,前后不到2个月时间。
记者从长宁区房管局了解到,今年起长宁每年要推进100万平方米精品小区的建设工程,目前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意愿征询已经与精品小区的建设征询同步展开。两项事关民生大事的征询事项统一受理、统一公示、统一许可,力争将加装电梯这一惠民工程得到实质性推广。
后置审批改为提前介入
曾推动长宁区首个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正式运行的仙霞新村街道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家生曾向记者感叹,“加装电梯实在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居民楼是否具备安装电梯井的条件、是否涉及规划红线、消防能否达标等“地利”因素颇为关键。
在大调研中,长宁区梳理出数个因电梯简易方案未通过规划审批,导致需要重新申请立项的案例。因此,区房管局与区规土局同步优化了审批沟通环节,规土局介入审批的节点从立项后提前至立项前,在加装电梯申请阶段就参与物业和居民间的沟通,确保居民提交申请时的点位符合规划红线要求。
此外,区规土局还将结合精品小区建设,在规划中对电梯摆放的点位一并考虑进行规划许可审批,在精品小区设计中也将同步考虑加装电梯的外立面与小区风貌形成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