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徐汇日月光店一改传统书店的布局,注重营造以书店为纽带的特色文化圈,为读者提供更多文化增值服务。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赢商网数据显示,2017年实体书店零售额达344.2亿元,同比增长2.33%,摆脱了负增长态势。在电商的冲击下,实体书店与大型购物商场的牵手,打出了一片新天地。2018年,人们更关心的是:在上海的各大购物中心里,“书店+”到底能玩出多少花样?
“书店+咖啡馆”成标配
金虹桥国际中心地下室,有一家咖啡馆,若不是挂着“新华一城书集”招牌,消费者可能很难想到这竟是大家熟悉的“新华书店”。走进咖啡馆,一排排书架果然立在旁边。
商场里的书店大致都是这样一番配置。比如,位于大悦城的西西弗书店与位于芮欧百货的钟书阁,将咖啡馆设置于书店深处,为逛累了的人们提供休憩和看书的场所;最绝的是位于虹桥天地的言几又,咖啡馆设置在正中央,书架围绕着吧台而建,也分不清谁是谁的配套。
这些咖啡馆大都十分安静。喝上一杯咖啡,听着古典音乐,实在是适合阅读、思考或创作的好地方。
过去,在商场开的书店人气也挺足,可总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难有收益。“书店+咖啡馆”模式显然是对这种需求的正视。正如西西弗书店在它的发源地贵州的书店墙上写的那一句:“背包太沉,存吧;站着太累,坐吧;书太贵了,抄吧;手弄脏了,洗吧;您有意见,提吧。”
横向一体化的野心
“书店+咖啡馆”只是实体书店跨界发展的一个缩影,实体书店的触角正伸向更多地方。
看看言几又的店铺里卖多少东西,就能窥得它横向一体化的野心。对于言几又来说,卖图书、咖啡、餐饮、文创产品、亲子板块、有机食品、创意木作都已经不新鲜了,它甚至牵手京东,在成都开了一家京东·言几又智能家居馆——业态横向到底,背后的逻辑依然是吸引人流,努力让人们在店内逗留足够长的时间。
书店其实贩卖的是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这一点,只看店内的文创产品就可知一二:印着书店标志的笔记本、钢笔、马克杯总是书店里的重要商品。如今的书店不满足于光做图书分销的渠道,也要在店里留下自己的烙印。而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这些商品,将这些代表着生活方式或人生态度的东西带出消费场景之外。
现在,言几又已经从一家单纯的书店变成了一处文化服务场所,许多新书发布会都在这里举办。与全国各地其他言几又类似,虹桥天地言几又也专门辟出了一块空间,建成一个带观众席的小型舞台,用来承接各类文化活动。
线上与线下合作无间
实体书店也不再用“错位竞争”来回避电商;相反,它们正充分利用线上渠道拓展自己的服务。
西西弗根据自主研发的大数据系统,把握不同书店客群的细微需求,每家新店图书均有一定差异。
“新华一城书集”提供微信支付通道,方便读者便捷消费。通过“新华一城书集”微信公众号,读者还可收到每日好书推荐。
目前,新华书店在浙江推出自主售书服务,在安徽推出共享书店,在四川提供借书、荐书、查书、还书、图书信息发布等服务。未来,上海“书店+”的玩法会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