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 浏览正文


上海人才新政已历三月 政府做了哪些加减法?


 

2018-6-26 15:35:34

  上海发布“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已历三月,引才、聚才效应正逐渐显现。

  今年3月26日,上海发布人才新政《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聚焦13个重点领域招徕顶尖人才,其中“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等政策引发广泛关注。

  “上海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出台后,带动引领作用已经凸显,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各区已经纷纷在升级人才政策。”上海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怿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更具深远意义的,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特征的大都市,上海的鼎新之举,或将带动新一轮国际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上海,聚世界英才

  迈入2018年,“人才大战”无疑是内地城市竞争的一个关键词。新政纷纷出台,各地落户办证大厅一片忙碌景象。

  “各地都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人才正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上海也不例外,这座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优秀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人才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在不少人看来,上海已经是国内公认的人才高地,但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尚缺乏最顶端的领军人才。

  3月26日,上海召开高规格的全市人才工作大会,会上发布了《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其中“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实施高峰人才全权负责制”等一系列突破性的制度安排,引发了广泛关注。

  此前,上海曾在2015年、2016年相继出台过“人才20条”和“人才30条”。此番的新政,则是上述普适性的政策基础上,针对打造人才高峰提出的专门政策。

  新政的效应很快显现。

  4月2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推出“外籍人才网上申请当场取证”便利措施,诺奖得主维特里希·库尔特·赫尔曼等6位外籍人才当天获得了永久居留身份证。

  这些大师级的学者,正是上海夙夜以求的“人才梦之队”。

  在拥有“中国绿卡”的三个月里,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席教授Tudor Stefan Ratiu无论是去博物馆还是银行,到哪都揣着这张小卡片,出入境时也无需签证。

  也有一些小小的问题,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比如在高铁出行时,系统还没有把绿卡纳入其中。但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问题不久之后就会解决。

  “后面随着更多配套政策将落地,政策效应会更加显现。”上海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谋求塔尖

  人才高峰工程行动的打响,让上海人才政策迈上了新台阶。

  “上海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出台后,带动引领作用已经凸显,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各区纷纷升级人才政策。”汪怿介绍说。

  据澎湃新闻记者梳理,今年4月以来,上海市浦东新区、静安区、普陀区、嘉定区等已出台人才新政,不少区也即将升级原有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政策中,既有坚持人才引进的高端导向,有针对顶尖人才的专门安排,同样也兼顾一般性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扶持。

  薪资、户口、住房、医疗、教育……在“人才争夺战”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种种待遇如何。该“砸”的待遇,上海并不吝啬。

  例如6月11日,上海市嘉定区推出24条具体人才举措,提出对新引进的顶尖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支持方式,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资助和薪酬补贴,最高2000万元项目综合资助。同时,新政分门别类,对领军人才、双创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均施行专门的计划。

  今年刚满30岁的古成龙自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投身于物联网创业中,通过选拔、培养、评价等流程,获得了“嘉定青年领军人才”的称号。古成龙说,自己企业的多位员工也享受到了租房补贴,这让他更安心地奋斗。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未来三年,嘉定区还计划通过租购并举等方式,筹措10000间“专家公寓”“双创公寓”和“青年公寓”,不断满足各类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

  事实上,在3月26日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就强调,上海要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

  会上明确,上海既需金领、白领,也需要蓝领,既需经济发展类专业人才,也需要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类专业人才,既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需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

  “上海不可能什么都要。”据上观新闻报道,李强在这次大会上说,比之撒胡椒面,上海更需要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最需要什么——“上海要提升城市的全球影响力,必须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艺术家等高端人才”;同时,“各级各类配套性保障性人才同样重要”,而“什么叫人才高地?青年人愿意往那儿跑的地方就是人才高地”。

  换言之,在“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成为整座城市工作重心的当下,上海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高端人才,但夯实人才的“塔基”没有被忽视,同样得到了增强。

  房子、票子之外

  除了“待遇”,上海这一轮人才政策改革,更重要的关键词应是“放权松绑”。

  3月26日,上海公布“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一系列突破性的制度安排令人瞩目:高峰人才创设新型工作机构不受行政级别、事业编制、岗位设置、工资总额限制,赋予他们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

  对志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上海而言,借此释放出来的信号是,上海人才工作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与国际规则,尊重人才的切身感受。

  全市层面的新政公布3个月来,上海各委办局、各区已经公布的新政中,“放权松绑”同样成为改革的核心要义。

  今年4月,德国籍的上海“千人计划”专家张伟,从上海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手上,接过新公司的营业执照。同样经营着一家光电科技企业,公司前后的待遇有了大变化。

  张伟说,此番用永久居住证注册,从提出申请到拿到营业许可证,总共不过四五天。“以前注册公司,光时间上,就差不多要一两个月。”

  更重要的是“享受国民待遇”。张伟说,现有条件下,外资企业想在国内上市困难重重,但内资企业上市,在身份认同上就不存在问题,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等,也不再有多余的门槛。

  这得利于浦东新区4月推出“浦东人才发展35条”:“外籍高层次人才可凭其持有的在华永久居留身份证,作为设立科技型企业的身份证明,与持有中国居民身份证人员设立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值得一提的,新政不仅试点上海自贸试验区顶尖科研团队外籍核心成员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更是突破性地将永久居留推荐权下放给了承担国家、市重大项目的科研团队负责人。

  政府的加减法

  如果说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对于政府而言是“壮士扼腕”式的自我变革,是权力上的减法,那么硬币的另一面则是,政府也需做好加法,营造环境,加强服务。

  “越优秀的人才,越重视自己的发展空间。”汪怿说,“对政府而言,你拿一千万给一个人,效果往往不如投在城市整体的科研环境、生活环境上。”

  Tudor Stefan Ratiu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上海交大,他有着很棒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这对于那些潜心做研究的学者来说,是最重要的。近悦而远来,这位知名的数学家已介绍12位朋友来中国工作。

  诺奖得主维特里希·库尔特·赫尔曼则对于自己所在的上海科技大学硬件设施同样印象深刻,“这里的实验室、工作环境和建筑都是顶尖的。”

  随着一批冲击世界一流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落地,建设正酣的张江科学城,无疑成了上海招来顶尖人才的重要招牌。

  浦东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还致力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新的文化设施,打造更多的公共空间、慢行步道,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让“太太指数”和“奶酪指数”更加深入人心。

  除了科研设施、生活品质和文化氛围的塑造,另一方面,政府的加法也包括加强服务,提升政策的抵达性。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主要抓手,上海着力推行的“营商环境”改革,正显著提升着整座城市的“软环境”。

  1个多月前,毛羽成功地领到了一张“普陀人才优享卡”,他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CEO,已经来上海10多年,今年5月成为了普陀区人才新政的受益者之一。

  普陀区搭建了人才服务平台,毛羽通过这张个人专属的小卡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便捷地享受到教育、医疗、科创、文化等12个方面的服务。

  每张人才优享卡的背后,还有一名专属“人才管家”。“遇到什么问题,只要跟这名人才管家联系,就可以解决。”毛羽说,最近公司要换更大的场地,人才管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联系到了,帮了大忙。

  “政策的梳理整合工作,上海一直在做,人才服务的精准性未来肯定会进一步提升。”汪怿说。

  引进人才之后,上海要留住人才,或许最应该依靠的,是这座城市令人向往的“温度”。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在“上海之巅”欢度“上海之夏”,上海中心推出系
·“沪九条”后首批住宅用地土拍落槌,4幅地块冷热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上海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
·增加市花显示度 激活文化认同 上海市将建白玉兰文
·今年上半年,上海港两大空箱调运中心空箱吞吐量超
·“党的诞生地”首个红色文化沉浸体验展即将对公众
·沪苏湖高铁全线铺轨完成,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上只角”旧改,“巨富长”地块签约即生效!600
·今天,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来了一批女足运动员,发
·上海野生动物园“夜公园”7月1日起开放 上万只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