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新入住呼玛一村东片的沈先生,几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个小区既没有门岗,也没有保安,还没有门禁管理系统,可以说是典型的“三无”。更糟糕的是,小区地面上遍布近100个地锁,甚至小区外的居民也浑水摸鱼,到小区私装地锁抢车位,车主们已经把领地“瓜分”完毕,自己的车也无法停入小区。
在这个小区,因为各种乱象,居民甚至拨打110报警、向政府和新闻媒体投诉。新来的居民总是不免奇怪:物业去哪里了?
整治前
物业也有一肚子苦水。呼玛一村东片1号甲-10号甲,共有三栋居民楼216户居民,位于呼玛一村本部虎林路东侧。从地形上看,就像一块“飞地”。由于小区实在太小,按照设置4个保安计算,每月需要10400元,物业公司在保安费用上每年要亏损85200元,加上其他费用,每年亏损10万元。正因为收不抵支,物业长期对其弃而不管,属于放任状态,人员、车辆随意进出,存在治安隐患。20年以来,该小区是张庙街道唯一无人管理的小区。
整治前
也不是没有试图努力过。为了解决小区无人管理的问题,2015年,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联合征询居民“是否愿意增设门卫室、增加保安费。”征询结果,同意的16票、反对的112票、弃权的88票。导致居委、业委会和物业三方管理计划流产。由于小区无人管理,2014年起,随着交通大整治和居民车辆增加,居民开始私装地锁争抢停车位。
整治前
2016年5月4日,城管曾发过《关于拆除违法私装停车地锁告知书》。然而,大家综合考虑,拆地锁只是治标,无人管理是问题症结,这样也许会引起抢车位纠纷冲突,城管最后就没去拆除。
在今年张庙街道大调研的过程中,面对群众日益强烈的呼吁,干部们下决心彻底终结这个“三无”小区的乱象。
第一步“治乱”。春节前,张庙城管中队会同小区居委会、业委会,大范围发放、张贴拆除私装地锁通告,让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地锁。春节后,张庙城管中队牵头,开展联合执法“雷霆行动”,组织小区物业等力量,在24小时内依法对近100个私装地锁实施拆除,清理卫生死角,并清除堵塞通道、占用公共活动场所的废弃沙发、桌椅等,先将小区昔日“脏乱差”的环境改变。
整治后
拆除行动当天,群众拍手称快。有的车主表示,“既然大家全部拆了,我也没有意见。”由于事先宣传告知充分,当天行动比较顺利。尽管也有小部分群众对设置门禁门卫和停车收费有想法,但这是大势所趋,也就认同了。
整治后
第二步“补缺”。由街道设法筹集资金,一次性投入十余万元,由小区居委会、业委会征询业主意见,小区物业公司提出改造建设方案,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小区门岗门卫室和门禁管理系统建设,弥补小区管理基础设施短板和缺位。
最后是采取“长效”措施,加强小区常态管理。3月1日,小区门岗和智能化门禁管理正式运行,物业保安上岗,24小时对进出小区人员进行管理,对出入车辆进行登记和收费,小区的常态管理终于步入正轨。 目前小区正式划出50多个车位,以先到先停的原则,收取停车费120元/月,基本满足居民需求。
根据物业介绍,按照目前状况运行需要20万元,其中16万元由保安费和停车费解决,算下来每年亏损4万元。目前,亏损部分由呼玛一村本部业委会和上级公司共同贴补。物业公司表示:“我们也想尽早解决这个问题,把小区管好为,居民服务好,亏损部分以后再讲了。”
据介绍,根据张庙街道“雪亮工程”的计划,还将在智能门禁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做好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居民区的综治工作平台将接入到平安智联网,摄像头也将接入到综治工作信息平台。小区的出入口门禁系统的数据将统一到综治工作信息平台中心系统,形成联管;小区法人实时图像监控系统,也将归集到中心系统,达到联控。
也就是说,“三无”小区变身后,还将越来越走向智能化。包括小区的车棚,也列入了升级改造的计划。为了让居民的电动车充电告别“飞线”,车棚也将建智能充电桩、消防喷淋、探头等。这样一来,未来物业也将有效减负。
环境变整洁了,停车变有序了,出行变方便了,还有未来更智能的期待,用一些小区居民的话来说:“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张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调研必须要啃硬骨头,面对陈年旧账和难点问题,不仅要力求解决还要并探索出一套长效运行的机制。最终确保问题彻底解决,不回潮不反复,真正让老百姓提升安全感和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