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凌晨2点多,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家住徐汇华泾镇的老夏就一骨碌地起床了。老夏是华济生活集市(华济菜市场)蔬菜摊位的一名经营户,一年365天他天天如此,洗漱完毕后,他要去中山批发市场进货。凌晨4点多,天还没有大亮,“80后”小葛也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小葛是华济菜市场的场长,平日里每天早晨5点半,他都会赶在菜市场开门前准时到岗。“年初三,还在春节期间,安全生产更是一点不能放松。为此,我比平时要到得更早。”
春节期间,市民外出的外出,回老家的回家,仍然待在上海的,大多也是早早置办了年货,因此沪上各大菜市场的生意通常要比节前跌掉很多。不少菜市场里,关门打烊的摊位也不在少数,为什么老夏、小葛还与往常一样地忙碌?
春节期间不缺货不断档
地处徐汇区华泾镇的华济菜市场,原先是一家有着10多年历史的传统菜市场。2016年9月,在徐汇区华泾镇政府的支持下,管理方上海双峰农贸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对其重新装修,并且按照市府实事项目“标准化菜市场2.0版”的要求进行软硬件升级。
转型以后,华济菜市场不仅硬件焕然一新,满足了人口不断导入的华泾地区居民“开门七件事”的需求,而且彻底改变了原先收取摊位租金的“二房东”经营模式,100%实现联营联销、扣点经营——各摊位变自行收银为统一收银,每个商品品种都打上电子标签,印有二维追溯码,电子标签与场方信息后台联网。从此,管理方再也不是“甩手掌柜”,而是与经营户利益捆绑、风险共担……
“春节期间,我们管理的8家标准化菜市场,按照节前市里的要求,都照常营业。不缺货、不断档,方便老百姓随时置办年货,价格也做到严密监控,及时上报。”双峰公司董事长王兰娟说道。她打开电脑,指着屏幕上的图表继续介绍:“每天菜市场开门前,场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江桥、中山等批发市场发布的价格信息、徐汇区物价局发布的区菜价监测信息以及周边其他菜市场的价格信息,为菜市场经营的各种主副食品确立一个限价,同时反映到电子标签上面。如果经营户擅自提价,电脑系统就进不了,根本无法成交。”
不能让老客户买不到菜
这时的老夏,已经在自己的摊位上打理了好几个小时。老夏告诉记者,他与老伴10多年前就在华济菜市场摆摊了,不仅每天一早两三点钟就要出门进货,晚上8点收摊后,盘货、整理、打扫得忙到10点。“菜市场转型升级之后,商品都可以扫码追溯,价格也公道,因此周边居民对我们很放心,来的人也比以前多。薄利多销,菜周转得快,也新鲜,生意比过去更好了。”
老夏还告诉记者,春节前的小小年夜、小年夜,他最高一天可以卖到1.6万元的营业额。这两天,生意下来了,但附近有大厂,工人仍然坚持节日上班,食堂也开着。因此,“就是少赚钱,甚至不赚钱,也不能让老客户买不到菜。”正说着,老夏的手机响了,原来这是附近的一个民兵训练基地打来电话,要预订第二天的供应品种,老夏连忙拿出小本子,把需求记录了下来……
节日不休息,同样忙碌的还有豆制品摊位的摊主、来自安徽蚌埠的年姑娘,她在这家菜市场也有10年了。前年菜市场改造升级之后,小年姑娘作为清美豆制品的加盟商户,也留下来继续经营,“以前我一个人看摊位,临时有事走开,担心生意弄丢了,所以白天水都不敢多喝。现在不用担心了,统一收银,顾客自己到收银台结账就可。”“以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总感觉有些不卫生,现在好了,统一结账,营业员手不碰钱,食品安全更有保障。”一旁正在挑选豆制品的顾客王阿姨补充道。
小年姑娘还告诉记者,春节前几天是生意高峰,小小年夜和小年夜两天,每天的营业额达到五六千元,这几天,尽管生意明显减少,但只要菜市场开门营业,作为唯一一家豆制品专柜,她坚决不歇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