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小时候,总觉得“过年”就是孩子们走街串巷手里提着的那一盏盏花灯,衣兜里揣着鼓鼓囊囊的那一把糖果,饭桌上满满当当的一桌团圆饭,还有午夜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爆竹声,在烟火气息中换上了一身新衣,问候、拜年、拿压岁钱……忽然长大了一岁的我们,才发现新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
如今,成年后的我们,越来越怀念儿时的“年味儿”。记忆里,一道道独特风味的地方菜肴,就是烙在舌尖上的最浓厚年味儿。在上海郊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舌尖年味儿,每个地方也都曾有一批炙手可热的乡厨。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些乡厨到底去哪里了?他们的春节还忙碌吗?春节前,本栏目找到了崇明、金山、奉贤、闵行的几位乡厨,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夏金良家的年夜饭。俞凤仙摄
今年55岁的夏金良,是金山廊下人,现在从事安保工作。但多年前,他可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土厨师”,经常被远近的乡村人家请去烧菜办酒席。
如今,他虽然没那么忙碌了,但每年春节还是会承接几户人家的酒席,客户大多是“朋友圈”熟识的人。这不,狗年春节的大年初三,他又要去朋友家帮忙烧八桌酒席,款待八十多位客人。
乡厨"成长记"
在农村,乡村厨师又称土厨师,他们大多为兼职,为村民承办婚丧宴席,以“师带徒”的模式传承手艺,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专业的烹饪培训。他们或者有厨师工作经历,或者只是单纯地烧得一手好菜,却也凭借着多年积攒的经验和地道熟练的“乡土菜肴”烧制手法,受到远近农民的欢迎。
夏金良就是这样一位乡村土厨师,做这一门手艺已经有十五年。
今年春节,夏金良相比往年春节要轻松一些,只有正月初三要为一户人家烧制八桌菜,供八十人享用。而往年春节,他一般要做上三四户人家左右,“今年春节就好好过个年,休息休息”。
从事安保工作的夏金良,按照“倒班”的节奏,并不需要每天上班。因此,他有大把空闲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烧菜。
喜爱烹饪的夏金良。俞凤仙摄
“1997年的时候,我在廊下派出所联防队负责烧菜,干了两年,大家都说我烧的菜好吃。我就觉得,自己以后不论干什么,这个手艺不能丢。”
夏金良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凭借对烧菜的热爱和钻研,很多新颖菜式一学就会。在本土菜烧制之外,他甚至学会了水果、萝卜雕花等手艺,渐渐地名气越来越响,成为周边乡亲办宴席的首选大厨。
“刚开始也有不会做的菜,但通过电视、网络视频并向其他老厨师请教学习,我慢慢学会了很多新菜式。”
像夏金良这样的土厨师,一般承办的酒宴大约在七八桌左右,最多一次他甚至承接了45桌的酒宴,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当然,要想做成丰富的一桌菜,靠他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洗菜、传菜、帮厨,他们也有自己的团队,少时三四人,多则十人,是个相对固定的组合。
“平时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有活(烧菜)的时候喊一声,有空闲的人都来帮忙。”
土厨师的走俏,与乡村开放式互帮互助的生活习惯分不开。在农村,往往一户人家有事全村帮忙。浓厚热烈的抱团互助氛围,逐渐催生了“乡厨”这样一种职业群体。别小看了这样的土厨师团队,虽然他们只有几个人,但却有着不小的市场潜力。以夏金良为例,仅2017年全年他就承接了68户人家的酒席,2016年更是达到109户人家之多,业余爱好带来的收入相当可观。
土鸡炖花菇
从“八道菜”到“十六道菜”
冷盘(凉菜)八样,热盘(热菜)十二样,干果、点心品类丰富……如今,乡村宴席花样越来越多,最基本也要22道菜左右,过年期间,菜谱还会加一点新奇特的变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整个廊下大约有十位土厨师。那时,做菜也不十分讲究什么冷菜、热菜的区分,主要也就是八道菜;现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村里摆宴席也讲究起来,不仅有冷热分别,数目、品质要求也变化很大。”
夏金良表示,上世纪九十年代,乡村请土厨师做菜,劳务费在50元一桌,如今,已经增长到160元一桌;尤其近些年,百姓生活富足,不仅婚丧嫁娶时会宴请宾客,满月酒、寿宴、健康酒、书包酒(升学宴)等宴席也越来越多,这也带动乡村厨师数量也翻倍地增长。
其中,另一个变化则是在年节期间酒席数量种类的增加——新年期间的亲朋聚会、年夜饭,同样成为时下乡村居民过年追捧的“新秀”;原本生意日渐清淡的乡厨,也重新得到了吃货朋友们的追捧。
“过年期间,人数多的话,一户人家能做到20桌左右,有的工厂也会请我们去给职工们做年夜饭。”
夏金良家的年夜饭。俞凤仙摄
青蟹、羊肉、龙虾、鳜鱼、鳝丝……这些丰富的菜品摆上了年节宴请的餐桌。而为了讨个好彩头,开心果、苹果、发糕、圆子等带有美好寓意的零食甜点也必不可少。逢年过节,烧制上十六样菜品已经成为惯常的数目。乡村酒席宴请,菜品的种类也有二十二道之多。
“不仅菜品增多,原本村民办酒席都在自家宅基或广场搭棚,现在则有专门的宴会厅可供出租,省去了不少麻烦。土厨师的工作环境,也从室外搬到了室内。”说到这些变化,夏金良脸上满是笑容。
而近年,随着廊下郊野公园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夏金良的一些同行们也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到农家乐去做帮厨,每个月也有几千元的收入。如此看来,乡村土厨师们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红烧羊肉煲
农家土菜里的新年情谊
其实,在今年春节前,夏金良已经为几户人家做过酒席。就在不久前的2月初,他还为一户人家办过满月酒,赶上新年的喜气,好不热闹。
“以前过年的时候,我也会带着家人出去旅旅游,杭州、北京等都去过。今年,就在家里好好过个年。”作为一名乡村厨师,夏金良对过年吃食的烧制轻车熟路,早早地就开始准备起新年的菜肴。按照习俗,笋干烧肉和焋(zhuang,同“撞”音)糕是必不可少的。
笋干烧肉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道菜的烧制往往要历时几天。新买的整块笋干,先要在水里泡发4—5天,切丝后放在土灶头上烧煮变软。而用料中的猪肉,要选取大块带皮又肥瘦参半的鲜肉,寓意着生活的美满滋润。待所有食材准备齐全,笋干先过油清炒,再放入猪肉和其他佐料,采用农家土灶头的旺火烧制,从除夕当天一早开始往往要烧制到下午方可,历时七八个小时不间断地烹饪,最终才能成就这道香而不腻、软烂鲜美的农家特色菜。
笋干
在金山当地,春节吃笋干烧肉的习俗,不知从何时兴起,只知这一大锅经过繁复工序做成的美味,要从除夕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丰美醇厚的口感里,饱含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焋糕,也是当地过年必吃的。它同样承载了百姓对生活富足、人生美满的祈愿。如今,虽然很多人家已经不再自己做焋糕,而是选择在市场上购买,但吃糕这一习俗还是在金山乡村保留了下来。
“虽然十几块钱就能买到的东西,但自己做出来用来送亲朋好友,情谊是不一样的。”也有巧手人家选择自己做糕、蒸糕,然后送给亲朋好友,传递吉祥和祝福。
焋糕的原料,是糯米磨成的粉。将糯米粉放到特定的模具里(一般为5*5的方格),用蒸熟的蚕豆掺上红糖做成豆沙作为馅料填充,随后上笼蒸熟。这样做成的四方形糯米糕软糯香甜,是年节期间老少咸宜的美味。
做焋糕剩下的余料,还会被做成圆子,成为大年初一早晨的第一餐,也具有祈愿幸福圆满的寓意。
对于淳朴的农民来说,新年焋糕不仅是讨个彩头,还有做焋糕的热闹、送焋糕的情谊往来,这是最难得的。
在乡村,到了做焋糕的时候,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筛糯米粉、调馅儿、蒸糕、品糕,其乐融融。新做的糯米糕不仅自家食用,长辈们往往还会多做些分给亲朋好友。在焋糕的人情味儿里,年节的气息也愈发浓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