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经过5年不懈努力,具有百年公交历史的上海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昨天,上海获得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
什么是“公交都市”?通俗的讲法就是有便捷、畅通的公共交通网络,可以到达城市的主要地区。2012年,交通运输部正式启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上海于2013年申请创建。据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道路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着上海的交通发展,市民出行的体验感不佳。一直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强调,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能耗、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围绕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目标,本市从提升公共交通便捷性、可靠性、舒适性及安全性四个方面着手,各项工作有力推进、成效显著。轨道交通的营运线路和营运里程为全国之首,日均载客人次超过了传统地面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在公共交通管理、营运中正在快速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日臻合理……截至目前,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为1796万乘次/日,中心城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不含步行)超过50%,各类节能环保型公交车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约47%。
下一阶段,本市将始终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理念,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用力补短板、惠民生。
推进10项在建轨道交通项目,至2020年形成8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建设优质服务公交客运走廊,继续深化中运量网络研究。加快推进松江有轨电车和奉贤快速公交项目建设。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推广实施公交信号优先,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提升公交吸引力。
全面实施既有轨道交通线路运能提升,确保年底前完成全网络高峰增能5%的目标。做好轨道交通线路延时覆盖、增购车辆及高峰加密班次等各项运营优化。推进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实施精细化管理,增强公交可靠性,完善包括“最后一公里”在内的公交线网布设。加强公共交通“多网融合”,重点针对新增轨道交通站点,做好公交线路、慢行交通、P+R等设施配套工作。
进一步扩大公交智能化应用规模,在实时客流数据采集、应用大数据合理配置运能、提高线网优化布设科学性等方面有所突破。推进交通出行信息发布,完善交通出行APP应用。推进电子站牌建设,推广公交候车设施车辆到站信息发布服务,实施公交车站“通电亮灯”工程。
加强轨道交通网与地面公交网的“两网融合”,做好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50米范围内衔接公交站点工作,解决市民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