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北部的临汾路西段与共和新路交叉,十多年前与隔壁的闻喜路,成为了上海知名的夜排挡“彭浦夜市”。2013年,因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造成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问题等多种不良影响,市有关部门与静安区对两条路上的无证设摊现象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部分摊贩被引导到其他场所进行合法合规经营。
不过,临汾路与闻喜路并没有就此沉寂。近日,记者在临汾路采访发现,这里已与作为当年彭浦夜市核心段时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马路不算宽,但干净整洁,来往的车辆井然有序;路边店铺都被刚刚装修过,灰墙上点缀欧式背景墙,店招店牌都经过精心设计。
考虑到彭浦新村社区缺乏大型商业设施、两条路的商业基础较高,彭浦新村街道对两条路进行了重新规划。道路、沿街店铺外观被整修一新,引导商铺自主调整与升级商业业态,如引入沧浪亭等受到周边居民欢迎的老字号品牌,街道希望将这里打造成为静安北部居民家门口的商业街。环境渐渐变好,商户与居民的自治热情在提高:原来各自为政的沿街店铺成立了商会组织,最近打造了一处为商业街顾客提供饮水、充电、问路等便利服务的公益亭,社区党员居民义务在公益亭中提供服务。
持续固守街区,确保环境持续
早在2004年,这里的马路摊贩由零散的小商品摊头起家,2010年发展成为上海北部最大地摊集聚区。“临汾路以卖小商品为主,闻喜路以卖烧烤、油炸小吃为主。”街道城管中队党总支书记周东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当年来自上海各个区的商贩、食客都慕名而来,两条马路乱设摊有2公里多,高峰时期流动设摊数量有上千家。由此产生的街面垃圾产出量激增,浓烟噪音严重扰民,居民每月投诉多达400多件。
彭浦夜市还严重影响到城市运行。白天,大量摊贩车辆停放在附近居民区,本来拥挤的老旧小区更加杂乱,大量流动人口也给小区带来了安全隐患;晚上,摊贩车辆、就餐人群的车辆将本来不宽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8条途径周边的公交线路不得不在晚上20点到次日凌晨2点更改行进路线。
为了确保居民基本生产生活需求,2013年11月,市有关部门与静安区对彭浦夜市进行了整治,周边居民的老百姓都非常支持。为了防止流动摊贩的回潮,彭浦新村城管中队坚持在辖区内流动摊贩经常出现的地铁口固守执勤,同时依托网格化进行24小时管理,中队还牵头调动街道资源成立夜班班组,每天晚上5点到凌晨12点固守街区,坚持至今,保证了周边良好环境的持续。
引导商铺转型,美化街区环境
原来两条路上不少沿街商铺都从事的是小百货生意,但在彭浦夜市时期部分沿街商铺为“配合”流动摊贩的生意,转型做起了小餐饮、娱乐业等。在组成彭浦夜市主要力量的流动摊贩远去之后,顾客群转向以周边居民为主,这些沿街店铺的业态就无法适应新变化了。在街道的引导下,不少沿街店铺近两年都进行了调整与转型。
比如,临汾路上有家叫海冰宫的物业,是一幢两层建筑,占地面积较大,原先主要经营KTV等娱乐休闲行业,以接待外区顾客为主。彭浦夜市消失后,这里的生意也衰落下来。物业方后来转型为综合餐饮场所,打造了一处美食广场,引入多种特色小吃入驻,在最好的黄金位置还在引入了上海老字号餐饮沧浪亭,受到了周边老百姓的欢迎。
不久前,由政府财政出资,街道通过静安区的“美丽家园”建设,对两条路上的老公房小区进行了修缮,同时对临汾路和闻喜路进行了道路环境美化、沿街店铺外墙装饰与店招店牌的设计。不少沿街店铺的业主看到店铺外观变美了,还自己出资重新装饰了店铺内部,要以全新的面貌进行经营。
打造智能平台,实行精细管理
街道将引导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在两条路上率先实施了“全要素智能管理”。街道辖区内的道路街面、商店、公共设施等信息全部输入了“全要素智能管理平台”信息库,一旦有街道管理执法人员发现问题,会上传到平台系统,平台系统将自动提示和预警,由相关人员进行根据处理。为方便管理执法人员巡查和市民群众投诉,两条路上的沿街店铺均贴上了二维码,市民通过手机扫码,可以了解到这些店铺的公开信息,还可以向“大众点评网”一样对店铺服务、环境等进行评价,给其他市民购物进行参考,市民在店铺内购物遇到问题也可以反馈给“全要素智能管理平台”,并得到积极处置。
上周,临汾路与平顺路路口一个绿色的公益服务亭树立起来,非常显眼。这是街道商会设置的纯公益性服务网点,主要向商户倡导诚信经营、学雷锋精神,提供公益宣传、法律宣传等内容,同时为商业街的顾客提供免费直饮水、手机充电、避雨用品、引导咨询等服务。目前,临汾路商会已经成立,首批有109家商户加入,共同倡导自治自律,要将临汾路打造成为文明商业一条街。周边社区居民也对临汾路与闻喜路的变化感同身受,积极投身于街道的社区建设中,比如公益服务亭的服务工作就是由社区党员居民无偿提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