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上周末“速冻”般的早晨,本周一申城以短时小雨开场。随着入秋以来最强冷空气影响结束,申城开始缓慢回暖,本周最高温能够回升到15至16℃,但总体气温仍然比较低迷。雨量比上周要少,前三天为多云伴小雨,周中后期主要是多云天气。
本周仍有弱冷空气影响
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官朱洁华表示,本周申城没有强冷空气影响。一般而言,寒潮之后会有一波气温大回升,但这次可不走老“套路”。预报显示,本周申城的最低气温仍然比较低迷,普遍在6至10℃徘徊。
这是因为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存粮”还很充裕,本周弱冷空气影响也不少。11月19日6时24分,崇明站气温达到下半年最低2.1℃,之前12分钟,申城中心城区达到下半年最低5.4℃。这个“速冻箱”般的早晨,是入秋以来最强冷空气带来的最冷时段。“速冻箱”般的早晨刚刚结束,中国气象局就发布消息称,新一波冷空气将于21日(本周三)影响我国,申城也会受到影响,预计23日(本周五)前后有一波小幅降温。
上周末的降温示意图 图片来源:上海市气象局
10月正常11月至今偏暖
随着冬天的临近,冷空气到访频率越来越频繁,几乎不给气温回升的机会。一波强冷空气来袭,南方北方各有各的冷法,南方雨水不断,福州、广州等地一夜降温可达10℃;而北方则是大风降雪,陕西、山东部分地区迎来“冷流雪”。受冷空气影响,黄河进入凌汛期。18日,黄河内蒙古河段首次出现流凌,即冰在水面或水体中随水流动的冰,流凌密度达到10%,出现时间较往年早1天。
申城最近也体验了一把冬天般的冷,今年秋季是冷于常年吗?朱洁华表示,按照气象资料显示,申城自入秋以来气温较常年仍持平或偏暖。以中心城区(徐家汇站)数据来看,2017年10月月平均气温19.5℃,与常年持平;11月上旬(1至10日)旬平均气温16.9℃,偏高0.9℃。
喝热水的习惯从哪来
天一冷,就到了“多喝热水”的时节。为什么我们会有爱喝热水的习惯?据了解,这是自上世纪50年代左右全国推广卫生生活习惯活动的成果。早些年,不少地区的自来水水质还没有达到可以直饮的程度,需要烧开才能饮用。“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至今还是倡导的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喝热水是不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呢?其实在古代的中国,平民主要以喝生水为主。因为烧热水和烧热饭菜一样要耗费燃料,普通人家考虑成本问题,显然只选择后者。宋朝开始,茶楼、茶肆出现,喝茶风气兴起,用开水泡茶还成了一门生意,不少茶贩会挨家挨户卖茶。直到清代,普通老百姓还是继续喝生水,如果水太脏,也会做一些有限的处理。《清史研究》2006年第2期刊文称,在同治年间,有一些上海民众在饮用浑浊江水之前,会用明矾将浊泥之类的污物沉淀。
但是明矾杀不死水中的细菌,受科学思想影响,人们渐渐意识到如果继续饮用生水,就会增加疟疾、寄生虫的感染概率。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芜湖等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熟水店”,普通市民可以直接去购买开水,价格公道。
1934年出版的《上海工人生活程度》记载,上海熟水的供给,很是便利,熟水店到处都是,铜元一枚可购沸水二杓或三杓,每杓约容水25两。如购热水,铜元一枚,可购三杓至四杓,取价既廉,所以家庭煮饭沏茶,大都购用开水,以省燃料。记账家庭都有开水的费用,平均每家全年购开水4436.5杓,值7.58元,或平均每月购370杓,值0.63元。不过,这种喝热水的风气主要还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直到上世纪50年代起,喝热水的习惯才全面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