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左)、徐峥 /晨报记者 何雯亚
晨报记者 邱俪华
昨天,第三届“上海国际喜剧节”正式开幕,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29台喜剧将陆续上演。昨天的开幕式之前,一场关于喜剧的讨论率先展开,喜剧节主席陈佩斯、形象大使徐峥以及业界代表共聚一堂为中国喜剧现状把脉,陈佩斯坦言当下的喜剧还“有点忧伤”。
陈佩斯的“忧伤”:
学生学喜剧,先长跑一个月
陈佩斯认为,当下中国喜剧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瓶颈。一方面,喜剧教育没有系统化的理论教材;另一方面,陈佩斯认为是年轻人本身的身体条件不够理想,“我发现有很多戏剧学院四年本科培养出来的人,舞台上的发声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很多演员首先在体能上已经不适合喜剧了,没有足够的力量用丹田之气在舞台上大声说话,不适合夸张的表演。”所以,他的学生都是从练长跑开始的——每天10公里,一个月后才能进入到舞台要求的程度。
发声问题除体力不足外,陈佩斯认为还有流行的影响,“从小长时间唱卡拉OK,经过换声期,再进入成年,他发声的时候整个喉头都是紧张的状态,再加上肌肉无力,就会使得整个肌体不适合做夸张表演。”
现代科技的加入,如耳麦、小蜜蜂等,在陈佩斯看来,也往往帮了喜剧的倒忙:“有了这种东西,可能一开始觉得很省事,但时间长了会削弱演员的舞台魅力,等于自废武功。”
徐峥的“忧伤”:
喜剧尚未得到足够的尊重
说到内地喜剧大咖,徐峥肯定占据一席。在活动现场,他坦陈自己考戏剧学院学表演从未想过要做一名“喜剧演员”,但最终还是没能抵住喜剧的诱惑:“喜剧性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我被观众的笑声所诱惑,就往喜剧那边偏了,因为你在台上会很希望听见观众笑。”徐峥坦言这对他而言是一种“非常迷人的交流”。
尽管迷人,但徐峥还是想为喜剧“诉苦”:“喜剧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国际上比较重要的奖项都会颁给一些严肃题材的作品,好像一说到喜剧,大家就觉得没什么艺术价值。但其实要做好喜剧是很难的。像陈佩斯老师、赵本山老师、周星驰这些人,他们做的作品都是喜剧,他们是完全专注在这上面的,那才称得上是喜剧大师,或是专做喜剧的人。”徐峥直言,自己并不是非常纯粹的喜剧演员,只是表演上借用了喜剧的形式,但这并不妨碍他为喜剧呐喊,比如这次担当喜剧节“大使”。
大咖们的“药方”:
创作好作品,耐心育新人
培养人是问题,获得足够的尊重更是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认为,喜剧要获得足够的影响力和认可,首先必须打动观众,因此不遗余力地创作好作品是唯一的方法。
关于培养新生力量,上海滑稽艺术团团长凌梅芳的态度是乐观的,“我1981年进团,一直到1997年,我们团才再进了这批80后年轻人,现在90后们也在跟上。我觉得培养喜剧人才还是要有耐心,给他们时间在舞台上磨练,在实践中领悟。”
本届喜剧节的国际客人——国际戏剧协会总干事Tobias Bian-cone和蒙特利尔喜剧节副总裁Gilles Morin则表示,喜剧仍是全球观众的至爱,“只有最棒的编剧才能写出喜剧,也只有最棒的演员才能演好喜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