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昨日上午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展览选取出生在上海或在上海工作的美术家的96件作品,象征中国共产党96年光辉历史。展览也反映出几十年来上海美术界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和“两为方向”所结出的丰硕成果。
呈现有历史质感的展览
昨日,中华艺术宫的展厅里人头攒动,随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的大门缓缓打开,这场具有史诗气质的画展终于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凝聚上海美术家多年来的心血之作,激荡出时代的共鸣。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城市的血脉中饱含着红色基因。在漫长的岁月里,上海的文艺工作者记录时代风云、抒发满腔情感,创作了一大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文艺作品,丰富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蕴,也为党和国家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展览的4位策展人李向阳、陈琪、李磊、林明杰提出一个策展思路:以96幅作品象征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6年卓越历程,同时呈现伴随着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我国现代美术发展演变和辉煌成果。李向阳介绍,为了全面反映上海的美术现状,展览在根据主题选作品的同时,也关注作品内容的多样性。96件作品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所有媒介样式,包括国、油、版、雕、年、连、宣,同时还尝试纳入一件属于当代艺术范畴的互动装置作品,即年轻艺术家李乾煜的《天路》,“新时代要有新气象,这件作品为展厅带来了时代的鲜活色彩”。
展览通过“门”这一极具象征性的符号,回顾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程并展望未来,在结构上分为四个板块,“石库门”“窑洞门”“天安门”“复兴门”,这些“门”都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缩影和象征。96件作品的作者年龄差距超过百岁,既有林风眠、刘海粟、吴湖帆、陆俨少、唐云、吕蒙、沈柔坚、程十发、贺友直、方增先、陈逸飞等上海著名前辈美术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经典作品,也有施大畏、邱瑞敏、韩硕、张培成、俞晓夫、李向阳、殷雄等上海美术界中坚力量的精品力作,还有蔡广斌、毛冬华、徐乔健等青年美术家的优秀新作,可以说是上海美术家一次整体的亮相。作品的创作年代也极为多样,既有上世纪40年代在枪林弹雨中诞生的作品,也有油画家周补田在37天内刚刚完成的受约作品《牵挂》。
这些作品分别来自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龙美术馆、刚泰美术馆以及部分美术家个人的收藏。以一地之力能呈现这样有历史质感的大型展览,也让每一位展览的参与者为之赞叹。
和社会互动,让观众共鸣
展览选用了中华艺术宫两个最大的展厅,主色调为红色。设计师特别创意提取“石库门”“窑洞门”“天安门”“复兴门”视觉元素,组合成别具民族风格的大型门柱,使展览的气质雄伟而庄严。
大型互动装置《天路》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96辆彩色的共享单车悬挂在展厅里,如同一道彩虹奔向未来。为了创作作品,艺术家李乾煜带领学生通过“扫一扫”,把马路上停着的共享单车骑到了中华艺术宫里。发现共享单车流向一个地方,租赁公司找上门来问明原因,当他们得知这是一件重要作品时,主动提出“以旧换新”,以带给展厅更好的呈现。在展览期间,观众扫描展签上的二维码,就会有一辆共享单车转动起来。“我想让装置有互动性,增加趣味性,96辆车代表中国共产党96年砥砺前行,继续把精神在新时代中发扬下去。”李乾煜说。
巨幅油画《牵挂》前,一位老观众突然高声讲解,引来不少人围观。观众巢雷川激动地表示,自己是专程来看这幅画的。他用手指着画面上竖着大拇指的阿婆、脸颊胖嘟嘟大笑的孩子,细细品味着每个人物和细节,在讲述中和画里的人物产生共鸣。“画面上,每个人都沐浴在阳光里,从建党时期闷热的夏天,到今天阳光灿烂的石库门房子,这个历史变迁的背后就是共产党始终不忘为老百姓服务的初心,我对这幅作品特别感慨。”他热情洋溢的讲述也让这幅画的作者周补田感动,笑着称赞,“你比我讲得好。”
展厅里也有不少年轻观众,他们漫步展厅,从一幅幅画中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感受不同时代的上海风貌。同济大学学生黄圣洁表示,观赏到从一大到十九大我党的变化发展历程,每一幅作品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从南京路上好八连到天安门上红旗飘,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从中汲取了力量,更受到鼓舞。”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云虎致辞,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副市长翁铁慧出席开幕式。展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承办,将展至1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