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是“上上下下的享受”,还是“上上下下的心慌”?昨日,记者从市政协了解到,沪上超过15年仍在使用的电梯,总数高达3万多台,且不少分布在沪上部分小区之中。电梯带来的安全隐患风险,在城市中日益凸显。为此,黄鸣委员准备在下周举行的市政协十二届二十八次常委会上呼吁,上海应率先出台地方强制报废规定,让这些老电梯得以退休。
逾一成电梯已高龄
上海一共有多少台电梯?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鸣进行了一番调研,结果让她颇为吃惊。
来自行业内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市目前正在运行的电梯总数高达23万台,无论是拥有量还是每年新增量,均据全国首位。
然而,在这23万台电梯中,运行时间超过10年的达到8万多台,还有3万多台的运行时间甚至超过了15年。
超龄服役、带病运行。黄鸣告诉记者,这样的老旧电梯,在申城的社区、企业内并不少见,时不时会因为各种故障而发生停用,甚至出现险情,成为城市安全的“定时炸弹”。
记者获悉,近年来,本市质监部门一直在对上海住宅老旧电梯开展“体检”工作,但“体检”之后的“治疗”如何落实?又是另一个盘根错节的难题。小区维修资金缺失、业委会物业功能丧失、维保企业不负责任等等原因,使得老旧电梯安全问题难以解决。
应率先出台报废规定
“汽车到了年限,可以强制报废。电梯为什么不可以?”黄鸣提出,与其让老旧电梯“带病上岗”,不如允许其“正常退休”。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电梯强制报废制度。记者查询发现,2016年时,一部《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正式实施,首度提供了判断主要部件是否报废的依据。这项标准规定了“安全保护装置、紧急救援装置、井道安全门和活板门、驱动主机、轿厢、层门和轿门、电气控制装置”等13项对电梯安全运行影响较大的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对此,黄鸣指出,这只是一个推荐性的“国标”,而并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老旧电梯依然是通过零件更换来勉强“延长寿命”。
“上海应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强制老旧电梯报废。”黄鸣认为,电梯事故“非死即伤”,具有极强的危害性,保障电梯在合理的“生命”周期中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当然,这一规定的出台,还会带来相关的谁来更换、谁出钱等一系列问题。但黄鸣认为,这些都可以通过细则的制定予以解决。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不仅如此,一方面是老旧电梯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则是行业准入门槛太低。
黄鸣在调研中发现,上海目前有近300家电梯维保企业,6000名左右的从业人员。整个行业面临着人力不足、技术能力下降、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导致服务水准参差不齐。
“有一个数据,或许可以反映这个行业的现状。”黄鸣表示,在申城每年的电梯事故中,居然有半数的死亡人员是维保人员,“虽然有意外,但修电梯的人出事比例如此之高,可见其平均技术水平。”
尽管申城电梯维保人员都是持证上岗,但黄鸣指出,薪资不高、技术能力不强、良莠不齐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月收入从2000元至5000元不等,就其行业特性而言,明显偏低。”黄鸣提出,不少老师傅不愿干,很多“三脚猫”却成了主力。虽然取得了资格培训证书,但缺乏与时俱进的技术,违规操作者不在少数。
为此,黄鸣呼吁尽快建立行业准入的评价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把门槛抬起来,把风险降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