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乐游上海,中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学的出现是在十九世纪,最早的大学都是由传教士开办的,或与传教士有关。
自1850年起,徐家汇地区陆续诞生了徐汇公学、启明女中、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南洋公学等教育机构,徐家汇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发源地。是怎样的因缘际会,使其发展成为当时上海乃至全国最早、最重要的大学园区?
中西教育融合地· 徐汇公学旧址
地址:虹桥路68号
开放时间:周六、周日9:00-16:30;寒暑假期间:周二、四、六、日
门票:免费
地处徐家汇的徐汇公学创办于1850年,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徐汇公学是近代上海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所创立的学校之一,被誉为“西洋办学第一校”,或被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校”,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
徐汇公学具有鲜明的海派教育特征——“中西会通、兼容并包”。曾经这里的学生们不仅要学习拉丁文和西方文化,同时还要学习四书五经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学校及西式学校拥有截然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模式。
徐汇公学在引入近代教育制度的同时,其课程设置也较完备。除必需的国文课程外,它的外文、音乐、美术、科学、体育教育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徐汇公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开创了许多第一:
第一个开设数理化课程;
最早运用电化教学;
最早拥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和语音室;
第一个开设法语英语拉丁语课程;
第一个设置音体美课程;
第一个对学生进行油画训练;
第一个编撰多学科的校本教材“汇学课本”;
第一个组建学生西洋乐队,曾在四川路演奏《晨曲》;
第一个拥有学校自己的足球场,学校足球队曾8:1大胜英国海军
中西教育在这里交融
马相伯曾是徐汇公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并在晚年,题写“汇学”二字,现位于徐汇中学门口。“汇学”之意,一为学校简称;二为办学之道,意蕴古今传承,东西汇通。
徐汇公学“中西汇通,兼容并包”的海派教育特色,正是马相伯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体现。其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法也颇有创新。在功课的教授上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术上兼容并收,主张思想自由;管理上提倡实行学生自治。徐汇公学在他的带领下蓬勃发展,人才备出。
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过去的徐汇公学,也变成了徐汇中学。一直以来她默默承载着自己的使命,践行自己“崇思尚学,重德砺行”的诺言,一批批赤诚学子从这里走出,投身在烽火硝烟的岁月里,他们正如马相伯先生所说的那样:"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
慈善教育机构· 圣母院旧址
地址:漕溪北路201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11:00,14:00-16:30
门票:免费
圣母院由耶稣会传教士薛孔昭发起,于1843年在青浦横塘开始建立。同治三年(1864年)迁至徐家汇附近王家堂。同治七年(1868年),拯亡会、献堂会等陆续在徐家汇耶稣会住院附近建立修院,总名徐家汇圣母院。
圣母院于1867年创办徐汇女子中学,专收教中女子寄宿生。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除中文外,兼授英、法文和其他课程。青年女子入各修女会修道者,多出之该校。1933年时,有学生两百多人。1904年又创办启明女校,专收教外学生。
圣母院内还设有聋哑学堂、幼稚园和育婴堂。圣母院聋哑学堂是上海最早开办的残疾人学校。有一修女专门教授学生,演习口讲笔写,颇有成效。育婴堂男女兼收,男满六七岁者送入土山湾孤儿院,女满六七岁者送入幼稚园。幼稚园有修女和保姆掌管,女孩在这里学习文字、书算和刺绣、花边等手艺。
圣母院内的艺术绣品工厂
圣母院女工作坊内设刺绣、花边间、裁缝作坊、浣衣厂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有女工五百多人,其生产的刺绣、花边等,为各世界所欢迎,并远销海外。
女子学校先河· 上海市第四中学
地址:上海市天钥桥路100号
由圣母院创办的启明女子中学主要招收教外人子女,其办学宗旨为“以普通及高深之学问,教授一般青年女子,养成优美德性,以植家庭贤淑女子之基础”。1920年,当时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还为学校提匾曰“砥德砺行”。
物理实验课
体操训练
启明女中分预科和本科,另设专修科(法文、英文),选修课(钢琴、油画等)。1910-1927年间,分国民科四年,预科三年,本科三年本科毕业可升入特科三年。1931年又加设法文特别班。
启明女中有严厉的校规,甚至规定除在午饭后、点心后、晚饭后三次“散心”时间学生可以交谈外,其他时间禁止交谈。学生在上课时不许随意插问,男教师授课时,必须由姆姆随堂监视。平时严禁学生参加政治活动,不准自由阅读报刊,不准组织学生会。
1952年,崇德女校与启明女校两校合并,更名为“上海市第四女子中学”。1968年,学校改名“上海市第四中学”,男女生兼收。
市四中学的启明楼是徐家汇地区历史发展和早期上海天主教活动的见证。启明女校的前身“经言小学”开中国女子学校的先河,是近代中国西式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的发展的见证。
在发展现代西式教育的同时,在徐家汇诞生了“土山湾工艺院”,开启了近代中国美术工艺的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