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然指数中约有60%的作者来自全球100个城市。其中,前十大科研城市贡献了全部科研产出的17%,是其全球人口权重的17倍之多。这十大城市为:北京、巴黎、剑桥(美国马萨诸塞州)、纽约、上海、东京、波士顿、伦敦、圣迭哥、剑桥(英国)。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2017自然指数-科研城市”,试图揭示促成知识型城市的背后要素。
到2050年,全球预计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城市愈加显著地成为知识和创新的领地。城市像磁石般吸引着人口、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催生新的想法的基本要素。但该期增刊分析了全球500个城市的指数数据——它们贡献了2016年自然指数中90%以上的作者,由此揭示了其他一些要素。
例如,基于加权分数式计量(WFC),美国剑桥这座规模较小的城市,拥有2016年自然指数前十大学术机构中的两个,即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类似地,中国两家一流科研机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彼此相距仅一公里左右。这是一种聚集效应。此外,城市的规模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城市越大,人口中发明家的份额也越高。另一个因素是空港的国际转机量,这关乎科研人员之间便利的沟通交流。城市的多样性、宜居性,乃至城市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等也是其中一些要素。
创新创业嘉年华活动是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上海主会场的重点活动之一,观众正在体验模拟无人机控制后台。
该期增刊根据科研表现、都市格调和国际联系等情况,精选了十座城市,对其科研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些城市包括:纽约、伦敦、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马德里、韩国的首尔和大田,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
2016年,如按照WFC衡量北京对自然指数的贡献,其分值为1693,上海为762。广州的WFC分值为228,是深圳的两倍多,深圳为103。同时,这两组城市又分别通过日益增多的城际科研合作而密切了相互关系。北京和上海这两个中国科研产出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科研合作程度最高的一组城市;两市间的科研合作数量在2012年时刚过100,到2016年已增至近400个。与北京和上海一样,广州和深圳之间的双边科研合作自2012年以来也一直呈增长态势。
除了聚焦这些专题城市的主要特色和科研实力之外,增刊还列出了这些城市各自的十大科研机构。
“我们通过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增刊,介绍了这些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城市培养本地科研力量的经验,以推动这些城市及其他城市中的科研机构和组织继续营造支持性的环境,促进探索发现。”自然指数创始人David·Swinbanks说。“取得成功并无神奇的配方,但增刊的确指明,各国内部日益重要的城际科研合作正推动着高质量的科研产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