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挽救忘记世界的你?昨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疾控中心等在全市开展“认知障碍·早期防治·全程关爱”脑健康科普活动。今年,上海探索针对认知障碍分级诊疗模式。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教授透露,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程度最严重的地区。按照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5%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估算,上海户籍阿尔茨海默病超过15万。
预计到2050年,我国患者数将达3000万。很多人会问,阿尔茨海默病是不是多用脑引起的?多位专家透露,这是很多人的误区,多用脑不会引起该病,但是如果过度用脑让躯体感到精疲力尽就要引起注意了!
全世界每3秒就有1例新发病例
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教授介绍,《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报告》数据指出,截至2015年,全世界共有4680万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每3秒钟就有1例新发病例。国际阿尔茨海默病联合会估计,到2030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增至7562万;到2050年将达13546万。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呈显著增长趋势,75岁以上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因阿尔茨海默病认知不足,目前我国痴呆患者就诊率较低、致残率高。数据发现,我国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就诊率为14%,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就诊率为25%,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就诊率为34%。
徐一峰同时指出,25%的患者因耻感和遭遇歧视隐瞒或掩饰病史,40%的患者称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排斥,60%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表示,被诊断为该病后,最可能疏远或者失去朋友,其次是家人。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需要大量投入,是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危害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记者了解到,目前专门针对认知障碍分级诊疗模式启动。在上海启动实施了“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家庭和社区建立神经认知障碍分级诊疗康复的全程病案管理模式”。通过防治结合、全专结合、医养结合、中西医结合,探索认知障碍疾病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的有效路径,探索一套认知障碍智能化综合连续干预和连续管理模式。从科普、筛查、转诊、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到照料,给予患者全程管理,并动员患者本人、家属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为认知障碍患者提供全面关爱。
学习“记忆处方”可改善记忆
华山医院老年病科黄延焱教授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识别非常重要。诊治该病最关键的三个词便是:时间、时间、时间。专家解释,一旦错过某个时间节点,治疗干预效果非但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有害。治疗最佳时间节点一般持续为几年、十几年,直至出现认知功能下降。
专家开出健康大脑“记忆处方”,强化注意力、加强记忆训练可有效提高记忆力。强化注意力,即有意识地集中注意看到、听到、读到的细节。此外,视觉化、关注-闪存-关联、故事法、分类法,长期参与也可改善记忆能力。
有意思的是,针对6000多例老年人研究显示,健康饮食可保持晚年良好认知功能,患认知障碍的风险下降30%至35%。黄延焱列举,有益于大脑的健康蛋白质包括牛肉、鸡胸脯、芝士、鸡蛋、鱼、牛奶、坚果、坚果酱、豆制蛋白、酸奶等。
另外,慢性压力会降低记忆能力、加速年龄相关的记忆丢失、增加疾病和过早老化风险。平时做做瑜伽、步行、打太极拳等运动,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和睡眠质量,有助于舒缓情绪,减轻压力。对身体有利的事情,也对大脑有利。应至少保证隔天进行30分钟的运动,如有氧运动(快走、跑步、骑车、游泳、跳舞)、力量训练(负重、阻力训练)和平衡和稳定训练(单腿站立、跳舞、太极、普拉提、平衡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