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凌晨4时左右,市民吴先生在家突发胸痛,口服速效救心丸后症状无缓解。7时38分送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预检台护士辨别其为胸痛患者,立即让其前往胸痛中心诊室。7时48分,心电图检查报告已出,结果显示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8时10分,吴先生被送往导管室进行急诊PCI手术,置入导管后,情况转危为安。
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开通血管,整个过程不到1个小时。若按以往正常就诊流程,至少需要3至4个小时。“对于致命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时间等于抢生命。”瑞金医院急诊部主任高卫益说,该院胸痛中心试运行后,简化医疗流程,主动筛选高危患者,通过急诊绿色通道与快速检查诊疗,为生命赢得时间。
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造成急性胸痛的原因很复杂,大约有30%的患者是突发急性心梗,而发病初期的90分钟被视为救治“黄金时间”,因此对突发急性胸痛患者若不能识别并及时治疗,可能瞬间威胁生命。记者获悉,目前上海多家医院都在加紧建设“救心高速路”,瑞金医院胸痛中心只是其中之一。
6家胸痛中心通过认证挂牌
2015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一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研究显示,从2001年到2011年间,我国心梗患者住院人数在总住院患者中的相对比例持续快速上升,住院死亡率维持在10%以上,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5%至6%的平均水平。近年来,尽管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总病例显著增长,但接受PCI手术的心梗患者比例只有30%左右。
据我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注册研究结果,我国心梗患者发病后,就诊于二级医院的平均时间为5小时,在三级医院为8小时。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介绍,发病初期的90分钟被视为救治“黄金时间”,再灌注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是发病后2至3小时以内。可以说,许多患者是因为就医时间延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国外情况如何?上世纪80年代,美国急诊心梗救治也面临相同问题,为此,1981年,美国提出在各级医疗机构内建立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诊疗通道,即“胸痛中心”的概念。目前,美国已有5000余家胸痛中心,2010年数据显示,全美从患者进入急诊大门到血管内球囊扩充(Door-to-Ball,即D2B)平均时间已降至65分钟内,心梗患者死亡率降至5%左右。在德国,2012年全国胸痛单元注册结果显示,D2B平均时间仅为31分钟。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胸痛中心执行主任彭文辉介绍,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始于2011年,上海则更晚一些,去年9月正式起步。“除了上海市胸科医院是全国首个获国际认证的胸痛中心、首批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外,目前全市已有70余家医疗机构申报胸痛中心建设项目。”据中国胸痛中心官网报告,9月2日,市一医院、市九医院、市十医院、同济医院、中山医院及新华医院作为本市首批6家单位,已通过认证挂牌。
挤掉不必要的时间“水分”
在高卫益看来,“急诊不急”问题在我国医院较为普遍,“目前我国实行非限制性急诊,急诊室拥挤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宝贵而有限的医疗资源被滥用,导致真正的急危重症患者可能无法得到最及时有效的诊疗。”将瑞金医院胸痛中心作为一个范例来看,中心大大简化了医院就诊流程,把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的高危致死性病种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患者筛选出来,让他们得到最及时有效的诊疗。
不过,要想胸痛中心真正快起来,许多细节还要不断打磨,尽量压缩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让医护人员专注于救治。在实际就诊过程中,是否会因为收费环节或院内标识不清造成时间延误呢?记者在瑞金医院进行了一番实地探访。
从急诊预检到心电图室、CT室门口,明显张贴着“胸痛优先”标识。另一个引人注意的细节是,在这家医院的急诊、CT室、导管室、抢救室、心电图室等胸痛中心可能涉及的救治场所与关键节点上,都有一个“时间发射器”。“这些场所的各类时钟、诊疗设备的内置系统时间及各类医疗文书系统的记录时间都保持高度统一,不然对胸痛患者各诊疗环节的计时就失去了意义。”高卫益说,每位入院的胸痛患者都配有电子手腕带,确保患者到任何诊疗单元都能被自动精准抓取时间,“入院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30分钟内基本的化验结果全部呈现,这是必须遵守的铁律。”
同时,“先诊疗后付费”的急救绿色通道原则也已确立。患者到达急诊室后,可绕过挂号、缴费、候诊等流程,直接进入胸痛中心快速诊断和治疗,待患者得到妥当医疗处置后,家属再去补办挂号、缴费等手续。
“救心”仅靠大医院不够,须联动社区
将救治关口前移打通“高速路”,建立区域性联动医疗模式
伴随我国老龄化社会不断发展,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心血管事件较2005年增加24.1%,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冠心病,占死亡原因的30%。世卫组织数据同时发现,2000年心肌梗死在全球疾病死因中位列第五,预测到2020年将上升至首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杀手。打通城市“救心高速路”,仅靠大医院远远不够,须将触角伸向社区,布点城市角落。
四小时上演“生死时速”
2017年6月21日,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实施一例早期心梗救治案例,上演四小时“生死时速”——
8时58分,82岁男性患者因咳嗽1周,心前区胸闷2天至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
9时11分,院内心电图检查后怀疑急性下壁、右室、后壁心肌梗死,给予心肌酶谱及血常规检查,同时联系其家属;
9时12分,开启门诊绿色急救通道,护送患者至急救抢救室,同时汇报门办、医务科,加强沟通,并呼叫120急救车;
9时20分,在急救抢救室给予吸氧、开放静脉通道、扩冠脉药物治疗,等待家属及救护车;
9时20分,通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痛中心沟通群,上传心电图报告,提供患者基本信息,中山医院心内科总值班初步考虑急性下壁、右室、后壁心肌梗死诊断,通知急诊、心内科导管室准备开启绿色通道;
10时04分,120救护车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属随后到院,签字同意后给予转院;
10时27分,患者送达中山医院胸痛急救中心,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冠脉CT检查,并给予患者急救处理;
11时20分,急诊护送患者到导管室,行右冠状动脉闭塞冠脉支架术;
12时40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结束,送患者回心内科监护室,进行心电监护。
7月3日,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出院,继续稳定斑块、降血脂、扩冠脉等药物治疗,社区全科医生根据中山医院医嘱给予随访配药及康复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