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 浏览正文


复旦教授带团队修订三部史书 他却说和一群聪明人做"笨事"


 

2017-8-31 15:46:51

  在国家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过程中,他的团队负责了《旧唐书》、《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三部书修订整理。最新消息显示,后两者已完成出版,而《旧唐书》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中。

  这么牛的陈老师,却有个最“怕”的事儿:给学生出的书写序。“写序有两点,一当然是要深度理解他们研究,二是不能提研究过程中的‘伤心往事’,哪怕被我‘骂’过很多次……”,眼前的陈老师皱眉苦恼的样子,却也隐隐流露着自豪,“每个学生请我写,都要写的,就好像孩子饿了,做家长的要给他做饭一样。”

  对陈尚君来说,带学生做学问,就是一群聪明人,踏实做“笨事”。而不经意间,他也成为校园中一段传奇,令更多年轻人心向往之。

  “唐朝神探”和他的学生

  复旦校园里,即使不是他的学生,都知道他的“唐朝神探”之名。然而,佳话背后的考证探查,百转千回。

  王国维关于学问有三种境界之说。陈尚君特别认同,在他看来,第一是超越俗谛,第二是发奋努力,第三是豁然开朗。这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过程,才能在学术上真正得到成熟,“现在的年轻人,他所受到的教育完整程度,他所掌握中文和外语的条件,对于世界各路知识能够了解的渠道,以及知识积累起来的完整程度,都远远超过了我们那个时代,关键是你能不能有那么一种决心和态度,”陈教授说

  他的学生唐雯,至今记得当初师从陈尚君攻读博士,在老师的建议下以晏殊《类要》为对象进行系统性研究。上百万字的书,逐字输入计算机;所有引文逐条检索,证其有无;对文本中可能的误传,查核各种传世文本加以复核。

  后来,在陈老师给她的研究书稿的序中,她看到这样的文字:“当我建议唐雯做《类要》研究的时候,当然知道她的学养和能力,距离要完成此书的整理还相去很远,但我始终认为,一个优秀而有潜质的学生,适当给以超过实际能力的责任,常常可以焕发出超过预期的能力……过程中,她不断告诉我工作的进展和研究中碰到的困难,我虽尽力给以解答,其实心里始终在犹豫:对一位初涉文史的女生来说,如果整理一本有前人研究基础的规范文献,或许还能胜任,而对于《类要》这样一本内容丛杂、文本错愕得不太规范的大书来说,对她似乎有些过于沉重。虽然不可避免地走过许多弯路,所幸她始终没有放弃。”

  带着这样的学术传承,几年后的今天,唐雯已经和仇鹿鸣、夏婧等几位年轻人,一起跟随陈尚君,埋首于《旧唐书》修订的巨大工程中。其中,仇鹿鸣是很年轻的一位。身边朋友也曾问他这样的问题:修订史书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他马上会收住笑容,认真回答:“以前的史家说‘国可亡,史不可灭’,还有人曾用生命来守护它,那时固然有为王朝捍卫正当性的考量,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历史是民族共同的记忆,不能想象,如果全部抹煞或者歪曲,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现在我们做的或许只是点滴的校对、修改,但也是对前辈的致敬,更为了今后的传承。”

  画出雨燕冬飞的轨

  在复旦校园,深夜仰望光华楼,几乎总能看到27层的一点灯光,那是陈尚君的研究室。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同学说,每晚从图书馆自习结束,看到27楼还亮着的灯,想到陈老师依然在伏案工作,便不禁燃起一股热情:陈师尚且如此,吾辈仍需努力!

  “那是大量日常而琐碎的事,”当被问及修订工作,陈尚君常这样回答,“现在发表一篇论文,很快就能在评估等领域‘见效’,而像我们在做的长期积累的集体项目,成果认定和有效性来讲,并不是那么乐观。团队里的年轻人需要用另外的东西来‘压住’。”陈尚君说。不过他相信,长时间在浩瀚的历史文本中开垦,往往能将学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好处还是自己的。

  什么是“日常而琐碎”的事?许多陷落于“一笔半笔”之差的时光,已属寻常。如,唐代洛阳,曾有一段时间被称为“洛州”,当时还有个相差几百里的地方叫“洺州”,传世史书里,两个地方只差半个笔画——出不出头。这其中的认证核查,需要的不仅是对当时可查所有文本、版本的追究,更涉及制度设置的年代勘察。

  细枝末节,锱铢必较。他觉得,一般的学术研究是个人的意见,而自己和大家一起做的这件事,希望成为定论,或更接近真相。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首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在采访的最后,陈老师语出惊人后,又娓娓道来:难道不好奇春天之前,燕子去哪里了?不久前,卫星定位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跟踪显示,北京的雨燕,在冬天飞到了遥远的南非过冬。这在传统技术视野下,几乎难以想象。

  “我很庆幸,现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也有机会画出‘燕子冬飞的轨迹’,”他说,相比前辈史学家,如今生活在一个更加昌明的时代——海内外善本的广泛调查与发现,工具书、索引的大量编纂,甚至全新出土的墓志碑记……各个领域的新发现、新成果层出不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技术发展而实现的古籍数码化,使专业资料检索的便捷准确程度大大提高。以现代的方法和理念,将传统的路子走到极致,用现场还原的方法,来寻找历史文本的每一处痕迹,是陈教授现在想做的。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在“上海之巅”欢度“上海之夏”,上海中心推出系
·“沪九条”后首批住宅用地土拍落槌,4幅地块冷热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上海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
·增加市花显示度 激活文化认同 上海市将建白玉兰文
·今年上半年,上海港两大空箱调运中心空箱吞吐量超
·“党的诞生地”首个红色文化沉浸体验展即将对公众
·沪苏湖高铁全线铺轨完成,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上只角”旧改,“巨富长”地块签约即生效!600
·今天,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来了一批女足运动员,发
·上海野生动物园“夜公园”7月1日起开放 上万只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