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谋杀歌谣》《变身怪医》自上个月起接连登陆上海大剧院,《想变成人的猫》与《我的遗愿清单》分别献演于美琪大戏院和白玉兰剧场……今夏多出中文音乐剧造访申城。不同于多数自国外版本改编的作品,讲述中国故事的《酒干倘卖无》在业界引起热议。这部市场上鲜见的中国题材音乐剧,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之路的思索。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认为,现在正处于艺术创作“题材迭代”的时期,各种文艺作品可能会向以往的小说或影视作品取材。在这种情况下,新创作的作品必须对已有题材进行开拓和延伸,以更加贴近当下的社会现实。也有专家表示,该作品的主题能使注重亲情的中国观众获得共鸣,也切中了当下一些具有时代感的话题;中国题材音乐剧想得到更长远而稳健的发展,从内容和形式上还需不断打磨。
音乐剧《酒干倘卖无》根据电影《搭错车》剧情改编,讲述一位拾荒者与为了歌唱梦想而离开他的养女的故事,在电影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父爱”“感恩”等话题,还加入了“选秀”“造星”等内容。毛时安说:“音乐剧《酒干倘卖无》保留了电影《搭错车》中的情节和思考,保留了经典歌曲又增加了大量原创音乐。而如何在改造和扩充的过程中,使新与旧之间保持更有机的平衡,触发音乐剧创作者们的共同思考。”
百老汇知名导演和编舞卓依·马可尼里等的加盟,也折射出目前中国音乐剧演出市场中的“班底混编”现象:来自国外的音乐剧导演、编舞、技术人员等与中国从业者共同合作。有人认为,音乐剧属于舶来品,中西从业者间的交流碰撞,无疑有益于中国原创音乐剧自身发展。也有专家表示,真正拥有原创精神的本土音乐剧,不会停留于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能探索出一条将音乐剧的歌舞叙事整合理念,与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形成有机融合的创造之路。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在日韩等国的音乐剧市场中,改编自西方作品的本土化剧目扎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当地原创剧目的生存空间,中国音乐剧在发展中要引以为戒。有专家建议,中国原创音乐剧需优化资源配置,在政府、行业协会、投资商、演职人员、剧场等之间形成合力。唯有创演者、经营者、监管者和消费者等共同努力,方能形成健康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