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 浏览正文


上海市中心最大棚户区张桥地块2516户居民即将挥别旧居


 

2017-8-15 21:35:00

  交错缠绕的电线、开裂裸露的砖墙、近在咫尺的窗台……烈日下的张桥棚户区一切如昨,然而,张桥人却难掩激动的心情。8月3日,虹口张桥地块成功达到房屋征收项目征询签约率生效比例,意味着这片市中心最大的棚户区将告别上海版图,2516户张桥居民将挥别旧居。

  外来人口涌入,棚户区扩大

  上世纪30年代,沙泾港和东沙虹港之间还是一片农田和荒地。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在上海狂轰滥炸,全家庵路、天宝路一带被夷为平地,流离失所的人们移居至张桥,搭建起棚户简屋,张桥棚户区初显雏形。

  为躲避战乱、自然灾害,外地灾民纷纷沿水路来到上海。张桥居民宋孝悌的父母便是如此逃到沙泾港的。在宋孝悌的记忆中,白天灾民在岸上卖菜、搬运、踩黄包车、拾荒……到了晚上,船停在河边,灾民们就住在船上。当时上海的水上管理颇为松懈,逃难来的人不断增多,市场逐渐兴旺起来,后来,一些水上人家索性在河边安营扎寨,棚户区范围一再扩大。

  外乡人大多与同乡聚居在一起,当一户人家站稳脚跟,亲朋好友便来投靠。1949年前后,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张桥。新张桥人住在“屋顶盖草,篱笆编墙”的草棚房里,靠煤油灯照明,用河水洗衣做饭。今年70岁的黄协辉已是第三代了。黄协辉的爷爷当年从江苏盐城来到张桥,在草棚房里过活。黄协辉的父亲黄利山每天拉黄包车赚家用,母亲则靠抽蚕丝、削洋山芋皮等临时工挣补贴。黄协辉出生后,父母先后又生了5个儿女,全家10口人艰难维持生计。多子与贫困,几乎是这片地区的众生相。不过,邻里之间倒是和谐融洽。到了饭点,孩子们可以串门蹭饭。谁家烧了荤菜,一定要送左邻右舍一些。

  由于缺乏下水道等基础设施,整个张桥地区环境脏乱。小时候,黄协辉常去家旁的一座“蛋壳山”玩。什么是“蛋壳山”?原来,张桥附近有家新华蛋品厂,主要生产蛋糕、棒冰等食品,蛋壳是这家工厂的主要生产垃圾,由于得不到清理,堆积的蛋壳形成小山丘,成了孩子们玩乐的场所。解放后,老厂获新生,新华蛋品厂成为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生产的光明牌冷饮热销全国。

  小平房加层,17口人共同生活

  1958年后,张桥周边的支小河流被填平筑路,东沙泾港变成东沙泾港路。整个地区通了电、有了公共给水站。人们翻建起砖瓦小平房,道路也宽敞起来,草棚房逐渐销声匿迹。

  黄家给30平方米的房子搭了一层阁楼。晚上,三个女儿跟着母亲爬到“楼上”睡觉,三个男人则在楼下睡。1971年,黄家的大妹黄协梅前往江苏插队落户,黄家的大弟黄协伟到黑龙江,长兄黄协辉则留在张桥照顾弟妹。

  与黄家一条弄堂之隔的苏北人家庭朱家,五兄弟也纷纷出门。大哥朱冬生前往安徽省歙县练江牧场,朱老二去黑龙江,朱老五去部队。1979年,朱冬生回到上海,面临的头个问题就是要结婚了,住在哪里呢?朱家的房子只有十几平方米,7口人已经很挤,如今还要再多个“新娘子”。朱冬生的母亲无可奈何地对朱冬生说:“家里帮不上忙,你是老大,要做好榜样。”听懂母亲的意思,朱冬生托熟人在单位——上海葡萄糖厂附近找了间小房子,与新婚妻子在外租房过日子。小夫妻俩节衣缩食过了很多年,终于买了新房,还是在张桥,因为那里房价便宜。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张桥人开始动脑筋扩大住房面积。人们先是横着向弄堂借地,随后一层层往高处占据空间。不规则的房子在空中几乎碰到一起,里弄变得越来越幽暗。1995年,黄家经过几轮翻建,小平房成了5层楼大宅。一至四层楼都有两间独立房间,一间公共厨卫,顶楼则是阳台。黄协辉和他的5个兄妹家庭,以及后代的小家庭,17口人共同生活于此。

  买房圆梦,从此开启新生活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张桥路的上空出现高楼的侧影。被高楼“圈禁”的张桥人,也动了跳出夹缝的念头。

  2000年,45岁的刘莉华动起买房的念头。刘莉华生在张桥、嫁在张桥。当时,她家刚翻建好3层高小楼。但为了让女儿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刘莉华十分坚定地要买房,离开这个棚户区。每到周末,刘莉华就去虹口和杨浦看房子。长阳路上珠江香樟园一套三居室最合她心意,这套房子每平方米的价格是4000元,首付17万元。可丈夫不同意,觉得一家三口住在3层小楼足够了,没必要为买房背贷款。尽管如此,刘莉华的看房热情依然不减,她坚信,只要找到一套“物美价廉”的房子,就一定能说动丈夫。

  整整一年多,刘莉华不间断地看楼看房,始终没能找到更心仪的房子。直到2002年底,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这时,刘莉华发现,许多楼盘悄悄涨价,珠江香樟园价格已从每平方米4000元涨到6400元。接着几个月,不甘心的刘莉华又去了几个备选楼盘,看着不断走高的房价,她的心越来越沉……2003年,奔波两年多的她停止看房。一直以来,住新房是刘莉华深埋心底的梦。直到丈夫去世,这个梦还仍然是梦。

  去年年底,张桥棚户区开展400、401街坊旧改房屋征收项目和曲阳路(四平路—临平路)道路辟通工程房屋征收项目。截至发稿,400、401街坊旧改房屋征收二轮征询签约率达92.29%,曲阳路(四平路—临平路)道路辟通工程房屋征收项目达90.19%,全部征收成功。

  老街居民们终于迎来圆梦时刻。宋孝悌、黄协辉选择全货币签约,目前,他们正与家人商量买房的事,希望尽量让大家都能满意。朱冬生一家也选择“拿钱”。考虑孙女在虹口上学,老两口腿脚不好,朱冬生准备去看看附近带电梯的楼房。市中心房价高,但老两口主意已定:“面积可以小一点,但好不容易不住私房了,肯定要买新房子。”第一批全货币签约的刘莉华下定决心要买商品房,她说:“等天气稍微凉快些,我马上去看房子。”

  这个夏天,上海打破145年来高温纪录。沙泾港河畔,蝉鸣阵阵、日光炎炎。曾经的水上船民早已不见踪影,如今,岸上的张桥居民也将离开。随着居民逐渐搬离、砖瓦逐渐消逝,这片土地上曾有的贫穷与不甘,也将成为回忆。张桥居民的新生活开始了……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在“上海之巅”欢度“上海之夏”,上海中心推出系
·“沪九条”后首批住宅用地土拍落槌,4幅地块冷热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上海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
·增加市花显示度 激活文化认同 上海市将建白玉兰文
·今年上半年,上海港两大空箱调运中心空箱吞吐量超
·“党的诞生地”首个红色文化沉浸体验展即将对公众
·沪苏湖高铁全线铺轨完成,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上只角”旧改,“巨富长”地块签约即生效!600
·今天,闵行区医疗急救中心来了一批女足运动员,发
·上海野生动物园“夜公园”7月1日起开放 上万只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