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洲,有一条很小却又很出名的街道,叫恩宁路,那里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喧嚣,却有自己独有的乡土幽静。她是铜器的故乡,养育了一代代打铜匠,苏广伟就是出生在这个地方,一锤一锤坚守着自己的打铜梦,撑起了一个“天程铜艺”。
“天程”是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的,1949年苏广伟出生在恩宁路骑楼下一间不足4平米的屋子,也是在这间4平米的祖屋中,“天程铜艺”诞生了。
西关铜器的覆灭与重生
铜器在上个世纪的广东非常盛行,是广州人家里常用的器皿,或许因为铜器经久耐用,很多铜器经过代代相传之后甚至成了传家宝。据了解,当地人还有一个婚俗,在结婚的时候,新郎家中必备铜盆和新鞋,意味着“同(铜)偕(鞋)到老”,还有铜碗筷和子孙桶有着早生贵子的吉利之意。
原本家家户户随处可见的铜器,后来经历了一些变故逐渐萧条。1958年,铜作为特殊的金属原料,其流通和生产被统一收归国有。同年,国家进入“大炼钢”时期,西关人把家里所有的铜器都拿出来,扔进了炉子,后来又经历了一场“除四旧”,西关人家的铜器基本上被清理的所剩无几,接近覆灭。
后来,因为苏广伟对打铜的坚守,铜器这个行将湮没的手工行当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复兴。如今,恩宁路的铜店越来越多,开了一间又一间,提起如今的西关,必然会提起铜器,也必然会想到苏广伟父子俩的“天程”铜器。
世人眼中的疯子“打铜匠”
大抵能人痴人都显得特立独行吧,为了心中的打铜事业,苏广伟一度成为了世人眼中的疯子。
据当地人透露,人们常常看到一个头发凌乱、胡子花白老人,提着口袋漫走在广州西关的小巷子里,甚至在离广州一百多公里外的佛山大沥废品处理站,也看得到他在金属废品翻来拣去找铜器。在4平米的店里,他把四处收来的旧家伙擦洗干净,照着旧样子重做了一批又一批的锅碗瓢盆。
据苏广伟回忆,初接触到打铜,缘由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国有机械厂做工,在这个地方他又见到了家中消失已久的铜盆和铜壶,倍感亲切和熟悉,也就是这次,苏广伟决心做起了打铜这门行当,之后便再也放不下了。
苏广伟打铜都是闲来无事的时候自己学着敲敲打打,后来结识了一个肇庆师傅跟着他学打铜,技艺更显高超。据他所说,做铜是一个非常熬人的体力活,也是非常需要巧力的,打铜虽不如其他手工艺那般繁琐,但也是个精细活,一个铜壶的嘴要经过几次退火,千百次的敲打、煅烧、打磨、雕琢。有时候一两天才能做好。然而,苏广伟丝毫不觉得脏累苦,他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为了父亲的打铜铺。如今,恩宁路上的打铜店开了一家又一家,消失了几十年的西关打铜声,又叮叮当当地响起来。
复兴了打铜行当的苏广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代表”广州。
2017年,大发地产联合腾讯大申网发起“寻找最美老师,发现正能量”公益践行行动,为期一年,将由“正能量故事征集”、“探访支教老师公益践行”、“线下展览”等多个活动构成,旨在鼓励大家去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播更多的正能量。真实呈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留住最美的感动。
你可以通过这样的展示平台,告诉我们,他的故事。
向全社会寻找那些坚持梦想,无私奉献的教师;那些独守技艺、传承文化的工匠……
我们有平台,期待共同分享你身边的故事。
联系方式:kevinsong@dashen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