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生活资讯 > 浏览正文


87岁浙大教授花40万买保健品 悔悟后写防骗书籍


 

2017-5-6 23:26:23

  现年87岁的浙江大学退休心理学教授黄秀兰曾花40万元买保健品,近期,她因一段提醒老年人防骗的视频成为“网红”。浙江省公安厅新浪官微“浙江公安”还发微博转发了相关视频,并建议“转发给身边的老人看看”。

  黄秀兰退休前是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目前在广州生活。她告诉记者,自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1998年开始买保健品,从几千元的营养液到6万元的“频谱屋”,共计花掉40万元。某次突然悔悟后,她于2014年撰写了《心理健康活百岁——延缓衰老的策略》一书,并辟专章以亲身经历分析了老年人喜欢买保健品的心理,以此提醒老年人不要上当受骗。

  “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受骗,从心理学分析,主要是因为期待心理、恐惧心理、从众心理、名人效应几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年人太孤独了。”4月27日,黄秀兰向记者表示。

  “买保健品上当受骗,和文化程度没有关系,越有知识的人可能越注重健康、越恐惧死亡。一开始,只要销售员说这个保健品对身体好的,我就买,十几年里越买越多。最近两三年,我意识到保健品很多都是忽悠人的,就写书揭露一些保健品的销售猫腻,基本都是我自己经历过的。”她告诉记者。

  黄秀兰说,保健品公司为了销售产品无所不用其极,平时“叔叔”“阿姨”叫得亲热的不得了,甚至还有一次,销售人员跪在讲台上,管大家叫“爸爸”“妈妈”,“一下就100多人下单了,一单就5000多元,保健品公司一下子就几十万元到手了”。她花6万元买的“频谱屋”,保健品公司进价才2万元,“这行业暴利的不得了”。

  “接触的多了,我就发现保健品公司宣传的一些猫腻,先是用一些小礼品吸引老人去听课,再请来假‘专家’忽悠老人。有一次,‘专家’卖一种养生酸奶,说功能媲美企鹅奶。企鹅又不是哺乳动物,哪来的奶?”她告诉记者。

  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黄秀兰分析,老人买保健品有四种心理:一是期待心理,老年人或多或少有一些疾病,总希望保健品真的能治好自己老毛病;二是恐惧心理,被销售人员一煽动,就会担心不吃保健品疾病会越来越严重;三是从众心理,一起“上课”的老人会觉得那么多人买,肯定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四是名人效应,保健品往往会号称“中央首长”专用,老人觉得不会有错就买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年人太孤独了。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时候明明知道保健品不一定有效果,但销售人员这么亲热,每天上门来和我说话,我不好意思不买。”黄秀兰说。

  她告诉记者,写书分析老年人买保健品心理,是为了揭露保健品公司忽悠套路,提醒老人不要上当受骗。她表示,买了那么多保健品,大部分是吃不好也吃不坏的,有些可能有些作用,但很多都是忽悠人的,“我自己现在已经不买了,保健公司路上发的传单我都不拿,手机号码也换了”。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全国首个肿瘤防治主题动漫形象征集启动!获奖者最
·这组画面感动了上海人,书画家李福顺用画作向逆行
·痛痛痛心在痛四大危害在家中
·上海公积金提取 上海公积金如何提取
·“上海飞三亚80元”的白菜价机票还能持续多久?
·百雀羚集团捐赠2亿物资,守护白衣天使!
·上海近四成沿街商户已开业 经营者需佩戴口罩及自
·钻石公主号中国同胞将乘包机返港
·北京市教委:线上教学时长不应超过线下课时
·北京亲戚要来串门 南京人婉拒不成报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