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为了在现有的医疗紧张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对优质医疗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政府开始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民生话题,是每年全国两会上不变的热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议案提案上的高频词。正在召开的2017年全国两会上,与养老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也备受关注。多位代表聚焦医养结合,提出加快提高医疗卫生与养老结合的社会服务水平建议。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医疗与养老多重需求,是一种创新型的养老模式。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2.2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16%以上,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逾4000万,数量庞大,就医需求压力也随之不断攀升。调查表明保健咨询和慢性病疗养是当前老年人主要的医疗需求,此类需求周期长,加上老人行动、交通不便,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出极大挑战。 老人医疗需求庞大,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医疗机构包括护理院(站)、康复医院、疗养院、以及养老机构内设诊所等。但是由于设置流程复杂、审批环节多,医养结合机构和床位设置不足,不能适应当前医养结合机构和床位缺口巨大的现状,大量迫切需要医疗护理的老人无法获得应有的照护。 为了在现有的医疗紧张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对优质医疗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政府开始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早在2015年11月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就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确定为重点任务。2016年还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都要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医养结合的方式,比方说对口支援、合作共建、建立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来加强医养结合。2017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怀、王鸣、郭广昌等多位代表也都聚焦医养结合,提出在政府引导支持下,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机构。
虽然目前相关法律还未出台,但是互联网+也正尝试推动医养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满足老年人医养需求,第一视频旗下品牌“医护到家”创造性将护士搬上网络,以行动不便的老人为服务对象,打造出了护士上门版“滴滴”,服务更加接地气。用户通过手机下载医护到家APP,就可以预约附近专业护士上门服务,服务范围包括打针、鼻饲、换药、导尿、吸痰等15种。相比仍然遥不可及的家庭医生,“网约”护士上门,可以免去上医院排队,甚至交叉感染的麻烦,这种用“互联网+”释放医疗资源空间模式,有效节省了患者及家属时间,对有医疗需求的老人来说自然是个福音。
不止如此,对整个医疗行业也意义非凡。医护到家O2O的模式促使护士更加积极地按职业要求为用户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这样就能调配基层护理结构并开发护理资源,在增加护士收入的同时,给护理需求群体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医改水平,推动分级诊疗的有序开展。随着医护到家在移动医疗行业影响力扩大,越来越多医院执业护士自愿加入这个平台。据了解,目前通过平台审核认证的执业护士3万名,能够为全国260多个城市提供护士上门服务,护士抢约积极性极高。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健全老龄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在“互联网+”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互联网+”究竟能否破解家庭养老难题?目前看来,以“医护到家”为代表互联网医疗服务无疑是推进医养结合的一次成功试水,实现了多方利好。随着互联网进一步深入,相信会进一步推动相关政策法规落地,未来会形成一个互联网健康医疗生态圈,真正实现每个人都能安心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