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人物
庄严的成就和有趣的灵魂,如此反差集于一身,让袁隆平成了跨越广袤大地上所有年龄段的“国民偶像”。
|《环球人物》记者:张丹丹 王媛媛
《环球人物》记者采访袁隆平,至少已有四次,时间跨度十余年。我们目睹他从“70后”变成“80后”,到今年,1930年出生的他正式跨入“90后”了。“80后”“90后”都是他的自称,从第一次见面,我们就发现,他是一个“好玩到飞起”的人。
伟大的科学家都有相似的伟大,但各有各的性情。我们在2020年开年想起袁隆平,固然是因为他的伟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回首来路,正是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解决了数亿人的吃饭问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从此才能谈得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小康。
但他不仅仅只有伟大,而且他未必会认领“伟大”二字,他乐呵呵的,形似老农,神似老顽童。采访他,往往是年轻的记者先被他逗笑了。这样的性情实在太招年轻人喜爱了!
他有了专属表情包,成了金句“梗王”,自带“热搜体质”,被称为“魔稻祖师”。有热心的网友数了数,光是2019年下半年,他就上了26次热搜,堪比顶级流量明星。
上热搜的原因五花八门,有一次是因为他录指纹时告诉民警自己手上有10个螺纹,有一次是他在国际会议上用英语致辞,有一次是他(虚岁)九十大寿的蛋糕上插了稻穗,有一次是北京协和医院找到了他的出生档案……最近一次则是媒体发现他常年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理发,“袁隆平路边小店理发16年”的微博话题一天内达到2.1亿阅读量。总而言之,只要你看手机,三天两头就会看见袁隆平的消息又“刷屏”了。
庄严的成就和有趣的灵魂,如此反差集于一身,让袁隆平成了跨越广袤大地上所有年龄段的“国民偶像”。今天,写下袁隆平这个名字时,前面无需加任何头衔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认识他。
一直“顽童”
2019年7月23日,《环球人物》记者在长沙一处稻田旁又见到了袁隆平。这是长沙最热的时节,潮湿闷热,稻田里热气翻滚,人像是在地里“蒸”。大中午的,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几个人。这种酷烈的天气对老人一点也不友善,但袁隆平穿着黑鞋、黑裤、条纹衫走过来,略有些蹒跚,精神挺好。
田边有几位技术人员正在等待,一见袁隆平,就向他反馈技术信息。袁隆平听着,不时点头,不时询问。过了一会儿,家人朋友也跟了出来,有人拍了一只落在他身上的蚊子。袁隆平跟技术人员交流完后,转过头,眼神亮晶晶的,故意提高嗓门,喊了一句“是谁打了我?”大家都被他逗笑了。
这和3年多前的见面何其相似。2016年6月,也是炎热的长沙,《环球人物》记者在中国杂交水稻博物馆门口见到袁隆平。那时他86岁,刚做过眼睛手术,特意戴了一副墨镜,见到记者就打趣道:“像不像个黑老大?”在博物馆里没聊多久,他就赶着去田间,因为正值水稻生长期,他每天都要下田观察。
离他最近的那片试验田,就在自家屋后。袁隆平的家是一座带围墙的小院,里面有座二层小楼。整个小院裹在绿色里,种满了冬青和树木,廊子里还挂了两排红灯笼。
袁隆平的秘书杨耀松给《环球人物》记者指了指,袁老的卧室就在小楼的二层。住在二层,对袁老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来到窗户旁边就能看到心爱的试验田,甚至躺在床上侧个身子就能看到”。
试验田和家之间,连围墙都没有,只有一道矮矮的铁栅栏。每天清晨就会有这样一幕:还没吃早饭的袁隆平出门,来到田边,看一看、望一望、查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