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大潮中,房子早已摆脱单纯居住的功能,它仿佛成了一张张烫手的城市入场券。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头图来源|中企图库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新国十条”,从这一天起,“限购”一词正式出现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并在全国迅速铺开。
十年过去了,楼市可以说经历了三轮周期性起伏波动。房价的每一次涨跌背后,政府层面的政策与货币性调控紧跟其上,且力度越发严厉。从最初的限购、限贷,再到央行连续加息,保障房建设不断加码,国土部出台“19条”整治“囤地”炒地”,国土部联合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正式启动土地违规问责,再到后来的“三限”“五限”,直至融资层面对房企的全面“断血”,百余城市“因城施策”“房住不炒”成为关键词……越来越多的政府及政策部门参与到这场不断翻新的楼市整治大潮中。
不过,楼市调控政策并非只有“限”,低碳经济带来的产业革命也在深刻影响房地产政策取舍,针对住房质量、建筑垃圾、建筑寿命、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诉求正倒逼开发商寻求产品革新。在中国寻求城市化路径的进程中,中国楼市充满机遇又暗藏风险。当下及未来,城市化减速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宣告着中国土地及人口红利的消解,房企的生存策略或将面临更多考验。
从没有哪个产业像房地产这样牵动着国人神经。城市化的大潮中,房子早已摆脱单纯居住的功能,它仿佛成了一张张烫手的城市入场券。毕竟房子背后,代表着更好的婚姻、子女教育、医疗、信息、营商环境、公共福利等资源支配权。
有学者将2019年比作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对于2020年代,多份行业报告预测称,稳定将是下一阶段房地产调控政策主基调。市场观点侧重认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在行情周期轮动背景下,楼市的结构性市场机会仍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