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远水解近渴 五年来北京超1200万人喝上“南水”


 

2019-12-12 21:38:47

 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杜燕) 在北京,有两个“团城湖”。一个位于北京市颐和园昆明湖西侧,一个位于颐和园南墙外。两者均与北京人吃水相关,而后者则将北京和千里之外的湖北、河南紧密联系在一起,见证了五年来丹江口水如何流进北京的千家万户,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人。

  位于颐和园内的团城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京密引水渠建成后,将密云水库的水引入其内,然后分流到城区。

  2002年,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开建。其中,中线工程南起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自流至北京,总干渠1276公里。一期工程主要向京津冀豫供水,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其中北京年均受水10.5亿立方米。

 资料图: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团城湖调节池。 北京市水务局供图 摄资料图: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团城湖调节池。 北京市水务局供图 摄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于2003年底启动建设。考虑到颐和园内团城湖蓄水量有限,北京确定在团城湖南侧,即颐和园南墙外开挖一处湖泊,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团城湖调节池。

  据介绍,工程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终端区域,于2014年6月建成,总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33万平方米,最大储水容量162万立方米,调蓄容积127万立方米,替代颐和园内的团城湖,成为京西重要供水枢纽。五年来,见证了丹江水日复一日流进北京的千家万户。

  “目前‘南水’占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的七成,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以及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部分区域,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人。”在12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光明表示,2014年底江水进京后,北京每年从丹江口水库调水超过10亿立方米,近五年来累计调水超过52亿立方米。

  北京是资源型极度缺水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00立方米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警戒线。刘光明指出,五年来,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极大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形势。

  据介绍,一方面,用江水替代密云水库向自来水厂供水,并通过新建的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反向输送南水至密云水库,有效促进了密云水库蓄水量节节攀升、水面不断扩大,屡创2000年以来蓄水新高,增加了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另一方面,对有条件的地下水源地开展了试验性补水,尤其是2016年开始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水位止降回升,并保持稳定的缓慢回升态势,促进了水源地的涵养修复。

  值得一提的是,丹江口水库来水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以上。河南省南阳市副市长孙昊哲在发布会上表示,这得益于流入干流的水质极佳,“从渠首闸门处流入干流的水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I类的水占比从五年前的21.6%提升到目前的82.2%。”

  他讲到,南阳市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坚守1300万亩耕地红线、1630万亩林地绿线、400万亩湿地水域蓝线。同时,大力提升全市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进重点企业治污、防污,并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强化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

  北京近年来也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制定用水计划,研究确立了“节、喝、存、补”用水方针,确保最大限度利用、珍惜每一滴珍贵的南来之水。

  不过,刘光明指出,南水进京后,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现阶段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少”仍是北京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

  为推进区域水资源统筹利用,北京市于2017年启动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第三阶段建设任务。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活
·保利发展:5-6月全国项目周均总来访量较新政前涨
·经济日报:房地产市场在调整中温和复苏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全面开展“睡眠保单”清理专项
·“华美十载,樱创未来” 美国西北樱桃新梦起航
·中建玖合华东区域党支部组织参观中共四大会址纪念
·传承与革新! Roca乐家荣获GBE酒店设计大奖——20
·豫园街道:“豫”智生态开启科技新篇章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与上月持平。
·长效针剂家族再添新成员,善久达®(棕榈帕利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