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从太空俯瞰
神州大地有几个异常耀眼的灯带
除了为人熟知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祖国西部也有两处璀璨
这便是成渝城市群
成都
2019年上半年GDP排名全国第8
入选“2018新一线城市”榜首
是潜力明星城市的代表
又以“互联网第四城”的名号闻名全国
发达程度和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亦不逊色
与此同时
“双城独大”的情况也非常明显
成都和重庆长期“背向发展”
双核之间各城发展迟滞
多地仍在脱贫攻坚
成都、重庆耀眼的灯光周围
是一大片寂静沉重的黑
这种发展落差该如何破局?
Part 1西部引擎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西部这占据71.4%国土面积,28.6%人口的地区依旧跟不上东部快速发展的步伐 1999年开始为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成为大开发的引擎之一
成都经济底子本就不弱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它具备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还有着一定的科技、产业优势 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工业基地成都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最重要的是成都当年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四仅次于广州、深圳和杭州在西部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
“玉垒浮云变古今”在这重要的历史机遇期蜀地开始重现辉煌
Part 2大城市病
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科技实力融汇一身文理兼修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成了人们“心向往之”的网红城市
然而,网红城市背后仍潜藏危机 多年来,成都一直保持着人口的净流入2018年,常住人口达1600万与此同时,其中心城区国土开发强度达到84.8%每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到1.4万人 《2016-2035成都市总体规划》预估2035年成都常住人口将达到2300万人左右人口越来越稠密,可用土地却有限处于“两山夹一城”中的成都人口密度过大交通堵塞、公共服务短缺等“大城市病”日益凸显
201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重点批评成都和重庆长期“背向发展”在各城市抱团取暖的当前不合时宜 于是,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加快“成渝一体化”成都作出了关键的选择:东进!
Part 3成都向东
事实上,早在1999年成都市政府就提出了要向南向东发展的规划不过向东发展难度较大当地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同时还要克服龙泉山脉这天然屏障彼时,成都自身尚且有很大发展空间有限的资源自然应用于主城区发展
今非昔比,成都必须考量拓展的方向
向西?固然有广阔腹地,但西部承载重要的生态功能万不能只要金山银山而不要绿水青山
向北?连片的棚户区以及大量国营老厂、铁路单位这都意味着新城改造的巨大成本往南?已有天府新区,且南向腹地有限跨越龙泉山脉东进,成了合理的选择
这时候就能明白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方针的含义:南部继续建设天府新区西面保护生态功能北面进行设施改造中心城区继续优化而重点,乃是具有开放门户枢纽地位、处于重庆对接前沿的东部
Part 4看星光一点一点连成片
建设新区这一举措并不新鲜但很多城市新区因人气不足最后成了空城
政策不是万能须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支撑 避免成为鬼城通行的做法是放低落户门槛增加就业、发放补贴等说白了,就是加入城市抢人战 不过,成都的想法有点新东部新城区提出要“以人兴产”由过去的“产、人、城”转变为“城、人、产”为各类人才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高端人才就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吸引这些带有“知识资本”的人才定居必将带动一方经济
成都本就以宜居闻名在建设新城时不忘用其国内首个“公园城市”的招牌来招揽人才抓住了“城市,首先当为人居”的核心理念
但这不代表成都只会“花拳绣腿”东部乃是成都“第二主战场”将要承接的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竞争力的产业 成都还发布了人才新政12条其他城市有的补贴和优惠,只多不少 而最大的意义在于成都向东,重庆西进改变此前的虹吸状态主动把优质资源扩散到两城之间那些广阔的欠发达城市 成渝城市群这趟车,除了两位大哥的拉动也离不开“小弟们”的自强和努力
“东进”区域如今正在“脱胎换骨”浅山丘陵变成一马平川普通乡村成为产业重镇天府国际机场、地铁18号线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奥体城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实施东部新城正在一点一点变为现实 都市圈竞争的时代城市抱团协作乃大势所趋成渝城市群正由过去的双星独亮日益变为连片的璀璨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