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70年,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背后不能忽视的是诸多新中国的“第一”。
无论是工业制造业领域的第一,还是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的第一,亦或是金融市场的第一······对新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影响深远的意义。
奠定经济发展基础
成立之初的新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产业体系很不完善,工业化水平较低。而如今,中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据轻工联合会资料显示,如今中国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塑料加工机械等100多种轻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27%。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背后是一份份珍贵的首次记忆。
中新社 佟郁 摄
1950年,新中国第一辆自主设计的“飞鸽牌”自行车在天津自行车厂诞生;
1953年11月,柳州机械厂成功试制出4马力1101型汽油机,这是中国第一代汽油机,填补了国内汽油机生产空白;
1953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在鞍山新建的无缝钢管厂试轧成功。无缝钢管是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原料,能够生产无缝钢管,标志着中国在向工业国家转变的道路上迈上了坚实的一步;
1955年10月,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河南洛阳建成投产。1958年7月,该厂成功生产出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拖拉机的历史;
1956年10月,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电子元器件厂,改变了中国电子管依赖进口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