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左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49年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与那时的日本和法国比肩。要达到这个目标,李稻葵表示非常有信心。
9月22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李稻葵在北京发布了《新中国70年经济学总结报告》。他在演讲中预测,中国将在2025年左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49年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与那时的日本和法国比肩。
要达到这个目标,李稻葵表示非常有信心。他指出,这只需要中国经济在2017至2025年间达到5.50%的增速、在2026至2035年间达到4%的增速、在2036至2050年达到3%的增速。
随着这个目标的实现,李稻葵表示,到2049年,中国特色现代化经济体制也将逐步成型。“它和今天的美欧经济体制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但李稻葵强调,可以与西方市场经济体系借鉴补充,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另一种可以参考的模板。
为了实现这个愿景,李稻葵指出,中国经济将必须面对三大挑战:
第一,要实现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转向,培育新增长点。他指出,转型的关键有两件事,一是科技创新,要更好地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二是继续扩大内需,要让中等收入群体在15年间从现在的4亿人增长到8亿人,这不仅将增强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而且将给全球经济做出更多贡献。
第二,要持续改革,逐步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他指出,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激发政府赋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探索国有经济合理的实现形式,根本性的国企改革。
第三,提升自身的能力,务实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他说,在美国不断“退群”的情况下,中国如何能够发挥一个务实的、符合自身能力和身份的领导力,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回顾新中国70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就,李稻葵说,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根据我们的计算,中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1600年达到34.6%的顶峰,在此之后就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下降到了4.9%,而在短短四十年之后,在2018年回升到了18.2%。”
李稻葵团队将中国过去70年的发展分成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部分分别进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