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护理服务产业在咱们国家是一个短板,现在市场需求也很大,比如老年医疗护理员,光靠护士是不够的。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居家使用的设施等也都有很大需求。在这些方面,护理服务产业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前景。”9月6日,就护理服务产业发展的重点,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我国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近2.5亿人,首次超过0~15岁人口数量,多出89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超过1.66亿人。
老年人护理需求巨大,但市场缺口也不小。
焦雅辉表示,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将推动护理服务产业发展,尤其是对老年人护理,护理服务重点正在向贴近社会进行转移,从医疗机构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据了解,近期,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将出台加强老年护理发展的指导性和技术性文件,推动老年护理快速发展。
供需矛盾突出
不久前某地的一次安宁疗护学术会议,演讲者高达100多人。但热闹的会场背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创始人、主任医师纪光伟却在思考其背后的热与冷。
“安宁疗护的需求非常大,目前我国有4000万名失能老人,2018年,我国有229.6万人死于癌症,如果加上现存活的癌症病人和其他需要安宁疗护的病人,这个数字就更大了。”但纪光伟告诉记者,安宁疗护的发展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谈及背后的原因,他称,盈利难、医护人员招聘难、行政许可难等,使得该行业难以持续发展,能盈利的机构非常少。
纪光伟所在的安宁疗护中心最初有20张床位,目前已经扩张到25张,是医院能承载的最大极限。“目前还有3张床位,已经被预订了两张,中秋节后就没有床位了。”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床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安宁疗护作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国家层面正在大力推开。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启动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涉及71个市(区),而第一批试点仅有5个市(区)。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此前曾表示,目前中国的安宁疗护机构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迫切需求。第二批试点后,将尽快在全国铺开。
东北是我国老龄化相对严重的地区。2017年的数据显示,三省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此种压力下,面向一般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却面临人才缺口。
“几千平方米的养老院已经准备就绪,但快半年了,护士和护理员却招不够,一是人才缺口大,二是又脏又累还要求专业,大家不愿意干。”黑龙江省一家筹备中的养老院负责人唐先生告诉记者。
按照国际上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300万名护理员。但根据《2018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我国鉴定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只有44000多人。二者之间的缺口近1000万人。
一边是严峻的老龄化,一边是巨大的人才缺口,导致实际中护理人员的负担很重。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止到2018年,60岁以上老年人503万人,老龄化程度达到34.4%。
上海市杨浦区沪东老年护理院是杨浦区唯一一所集医疗、老年护理、健康教育、康复、临终关怀为主的公立老年护理医疗机构,核定床位200张。其中七成以上失能失智,近95%生活不能自理,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全体患者的73%。
该院党支部书记李晓琳表示,患者的特殊情况给医院的治疗护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医院现有护士27人,其中一半以上是90后。也因此,这支护理团队被媒体誉为“90后”照顾“90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