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告别投机年代,必须拿出好作品才能收获口碑和票房。现在观众非常理智成熟,不再好糊弄。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武昭含编辑|刘宇翔
工作日下午五点,某影视产业园区的一家快餐店中,老板娘百无聊赖地啃完了一个苹果,店里当天的营业额又一次没有破一千,而去年同时期日营收额约为4000~5000元。
这家快餐店周边几栋楼有不少影视制作公司,其中有多家影视公司已经搬走。“今年园区里房租降价了,同样面积的办公室去年80万一年,现在降到了60万,而且还不用像以前一样交押金。有不少之前来光顾的编剧或者制片人说要转型去了。”老板娘对这带情况非常熟悉。
一叶知秋,这个园区的变化只不过是行业里的小缩影。过去几年,电影票房一路飙高,行业收入也不断提高,但盛况之下是资本过度拥挤,行业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膨胀,高速狂奔的行业从去年十月份开始,一切问题集中爆发,整个行业都经历着转型的痛苦。
不过,当整个影视行业被情绪笼罩时,有时也会过分悲观,而错估了市场形势。虽然几部被寄予厚望的电影缺席了暑期档,但《哪吒》与《烈火英雄》分别以48亿与16亿的票房拿下了暑期档的票房冠亚军,并且今年暑期档176.53亿元的总票房,超过2018年暑期档174亿票房,创造了暑期档票房新纪录。从电视剧与网剧来说,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以及《亲爱的,热爱的》,让优酷、腾讯、爱奇艺在暑期档持续酣战,获得大量流量。
一边深秋一边盛夏,同一市场存在两个不同季节,不过是因为整个影视行业大逻辑变了。以流量明星拉动票房的办法已经被市场所舍弃。这个规模600多亿的电影市场以及电视剧、网剧市场,等着新的佳作。
曾经泡沫
中国电影(14.830, -0.13, -0.87%)票房曾经持续创造纪录,电视剧的剧集单价节节攀升,版权费水涨船高,明星片酬更是窜到天价,当时,谁都想进入这个看似暴利的行业分一杯羹。
敏锐的资本觉醒,投机者伺机而动。易凯资本创始人兼CEO王冉在去年三声举办的“第三届新文娱·新消费”年度峰会上分享了一组数据:从2014~2018年,一共有400多家影视公司从VC、PE和战略投资人那里拿了1100亿人民币的融资,加上同一时期内以IPO方式登陆A股市场的7家影视公司(不算借壳上市的)从IPO和后续增发中拿到的将近700亿,大概一共有1800亿的业外资金流入了这个行业。
热钱滚滚的结果是,整个行业被催热,处处弥漫着浮躁。“前几年资本过热时,拿钱比较容易,于是影视圈生产了大量作品,带来了虚假繁荣。”大盛国际传媒总裁、业界知名制片人安晓芬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感慨道。
安晓芬。来源:被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