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同比增长6.3%;城镇新增就业达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同比名义增长8.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在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这份数据报告呈现出的厚度与韧性,充分展现出中国经济面对风险挑战,“扛得住”、“走得稳”的特质。
“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对中国经济半年报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人民财经专访时则表示,上半年国民经济稳中有进、韧性十足,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成绩怎么样?
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韧性十足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处于6%—6.5%的预期目标区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涨势温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上半年经济呈现出‘稳’的状态,经济总体在目标增速区间运行。”中信证券(22.850, -0.24, -1.04%)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面对内外环境变化,就业依然维持稳定。
同时,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上半年,从产业结构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从需求结构看,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大。从要素结构看,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贡献在增大,上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达到1.94万户。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出经济质量在提升、结构在优化,可谓稳中向好。
“经济结构优化体现在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4.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60.1%,特别是居民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49.4%,都有所提高。”徐洪才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认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快于GDP实际增速。“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快,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同时,总体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这将有利于总体消费稳定得到支撑。”徐奇渊表示。
亮点有哪些?
供给侧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合理区间,基本面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注入澎湃活力。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提高,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诸建芳表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体现了其坚强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