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7月9日,首家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小米集团,迎来第二次限售解禁期。此次小米解禁的股本有43.87亿股可于市场流通,占B类股份25.34%。按照7月9日收盘的价格每股9.5港元计算,小米此次解禁股份市值为416亿港元。
同日,根据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小米主要股东晨兴资本于7月4日向基金各GP及LP配发小米集团合计约1.11亿股B类股份,此次配股可视为各GP及LP将其在基金权益兑换为小米集团的股票。有证券内部人士向新浪财经表示,晨兴资本在此次交易中获得基金权益,此举是股票转让的行为。按照7月9日收盘的价格每股9.5港元计算,晨兴资本此次转让股票价值为10.54亿港元。
晨兴资本转让1.11亿股B类股票后,新浪财经从知情人士获悉,晨兴资本在小米7月9日解禁后仍持有小米股份26.19亿股B类股份,此外,解禁的还包括小米3名联合创办人刘德、洪锋和黎万强所持股份,三人分别持有3.24亿股、6.74亿股和6.57亿股,共占B类股份16.55亿股。
有分析认为,晨兴资本此次配股所涉及的股份是1月9日解禁之后的股份,与本次解禁无关。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小米这次的解禁规模大概只有上次的三分之一,这次主要只有晨兴一家有减持可能,小米解禁压力比上次小很多。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港交所上市,小米上市开盘价为16.6港元,较发行价17港元下跌2.35%,收盘时报每股16.8港元,跌1.18%,市值为3759.19亿港元。7月18日,小米盘中一度涨至22.2港元的历史高位,市值达4866亿港元,此后,股价持续走低,近来股价一直在10元左右徘徊。7月9日收盘,小米市值为2281.78亿港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小米上市之后,股价表现不佳,主要是投资者对小米发展的潜力和公司状况判断存在较大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自6月3日以来,已经连续进行了19次股票回购,所用资金达10亿港元。从6月15日至7月3日,小米连续15个交易日回购。
面对股价的持续下跌,5月17日,小米再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雷军兼任中国区总裁,原中国区总裁王川调任新成立的大家电部(负责除电视业务以外的大家电)任总裁。7月1日,小米又一次人事架构调整,任命集团副总裁张峰担任集团参谋长,并成立集团采购委员会,由其出任采购委员会主席一职。这已是小米上市后的第七次组织架构调整。
除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外,小米在业务上也是大动作不断,2019年初,小米提出了“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并发布独立品牌红米Redmi。7月9日,小米发布新系列小米CC,该款手机小米定位为年轻品牌,并担起了年轻人潮流手机的重任,但新系列手机产品发布当天股价并未提振。
易方资本高级分析员关博文表示,小米对外表示不是纯硬件公司,但港资或外资绝大多数投资人还是把小米看成是硬件公司,也会受到国内手机行业发展的影响,这对小米的估值有一定的压力。小米绝大收入还是来自硬件,互联网服务也是基于硬件,小米的AIoT做的不错,但是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市场环境好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参考下企业的其他收入,现在市场的环境下大多数投资人关注企业需要实在的利润。
关博文表示,看好小米业务的模式,营收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小米有自己的网络效应,但现在还依赖硬件平台,小米股价上涨目前还是受业绩的情况影响较大。小米今年在国内重点发展AIoT,海外已经成为手机厂商新的增长点,小米电视从去年下半年在销量上持续增长,对于投资人,考虑手机硬件的权重就会变小。小米软硬件形成家庭一体化的闭环,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但小米现在还依赖硬件平台,小米股价上涨的取决因素还是由业绩影响的因素较大。
谈及小米最近频繁回购股票,关博文表示,小米短时间内连续回购股票,回购量是不断变少,回购措施对股价是有一定作用,但绝大多数投资人看重公司业务的发展。
申万宏源(4.850, 0.03, 0.62%)首席研究员林瑾则认为,小米短期内如此密集的实施回购计划,旨在有助提振市场信心,表明公司对于股价上行的强烈诉求,公司认为目前股价被低估,公司希望向市场传达对未来增长的信心。
林瑾称,股份回购后作为库藏股处理,还可增厚每股收益,同时也可相应减轻分红压力。更重要的是,小米的回购时点选择在上市后即将满一年的前一个月,部分Pro-IPO的中小股东股份面临解禁,而目前股价相比发行价破发率高达43.47%。
林瑾表示,在港股市场普遍低迷,公司的销量数据是否能打消市场对公司经营模式的疑虑还有待观察,市场也可能对解禁压力有所担忧。(新浪财经公司观察陈彦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