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凤展翅 蓄势腾飞(新中国的“第一”·70年 )
图①:北京城建集团副总工程师刘汉朝(右)带领工人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屋盖紧张施工。
图②:6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竣工并通过验收。夕阳下,航站楼宛如金色凤凰,展翅欲飞。
图表:近30年我国民航发展部分情况。其中,1988年民航机场和飞机架数为民航总局直属企业数,其后为民航全行业数字。
从天安门出发,中轴线向南46公里,便是刚刚竣工验收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空俯瞰,这座世界最大空港的航站楼,宛如金色凤凰,傲立天地、展翅欲飞。
大兴国际机场纵跨京冀,是新中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域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这里,将成为京津冀飞向未来的新起点。
历史背景
北京首都机场1959年建成后多次扩建,旅客和货运吞吐量都已近饱和。
“建北京第二机场”早有共识,但在哪建?建多大?与首都机场如何分工?2008年,吴志晖牵头“城市多机场系统”课题组,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吴志晖时任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其团队比较了世界多机场城市的民航发展及其对城市带动情况,考虑空域运行、旅客便捷、征地成本,结合国家战略、经济发展、环境影响,提出了当前方案——南各庄场址。
“南各庄场址与北京首都机场、天津滨海机场形成‘品’字形最佳布局。核心优势在于:空域上既不冲突,又能为3个机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业内对选址充分肯定。
巧合的是,大兴机场航站楼正处在北京城市中轴线末端,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连线的正中点。彼时,雄安新区尚未出台,这样的选址无疑具有先见之明。“世界上没有料事如神的奇迹,只有脚踏实地的研究。”吴志晖谦虚地笑了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