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帮扶省份完成跨省交易调出指标达到15万亩,累计筹资740亿元,极大地增强了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力度。
离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554天,深度贫困地区仍是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突出的短板。
6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称,深度贫困地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下一步要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央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行专门部署,已经整两年。
欧青平说,两年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之后,各部门陆续出台了40多个配套性文件,把中央政策要求进一步实化、细化。
比如土地政策,自然资源部按照中央部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专门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土地政策,深度贫困地区土地增减挂钩的指标可以跨省交易。“这个政策不得了。”
到目前为止,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的统筹协调下,2018年,帮扶省份完成跨省交易调出指标达到15万亩,累计筹资740亿元,极大地增强了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力度。
2018年到2020年,中央财政对深度贫困地区投入的资金达到2140亿元,其中用于“三区三州”的将近一半,达1050亿元。2018年、2019年中央财政连续两年每年新增财政资金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其中2018年200亿增量资金中有120亿用于“三区三州”;2019年200亿增量资金全部用于“三区三州”和“三区三州”外的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
同时,扶贫办大力动员社会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在这些政策、投入的支持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成效显著。334个深度县2018年减贫480万人,占全国减贫总数的38%;贫困发生率比2017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比全国下降速度快了3.2个百分点。
不过,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度依然很大。欧青平称,首先,深度贫困地区集三区为一体: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中,革命老区县有55个,少数民族县有113个,在深度贫困县中还有一部分是边境县。
第二,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比较滞后。深度贫困地区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积温。在藏区高原等地,很多项目工程每年平均施工期不到半年,给脱贫攻坚带来很大的难度。
第三,深度贫困地区社会发育滞后,社会文明程度比较低。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直过区,这些地方社会发育程度比较低,相对来说,当地老百姓(57.600, 1.52, 2.71%)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比较低,更不要说有脱贫致富内生的动力。
第四,深度贫困地区往往是生态脆弱的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了生态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
最后,深度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