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OYO身上找到了拼多多的影子,也有人将OYO看作为又一个瑞幸,或者是ofo——OYO身上几乎集合了最近几年的热门流行词:消费下沉、疯狂扩张、私域流量。
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碧雯
头图来源丨被访者
5月底,OYO“特意”在成都召开了一场极为匆忙的发布会。
之所以选择成都,与其说是因为OYO中国的第10000家店在成都,更多人愿意理解为是受OYO直接竞争对手华住集团的影响。
就在同一天,在离OYO发布会地点的几条街外,H hotel也召开发布会,宣布获得华住集团和IDG资本的战略投资。与OYO中国模式类似,H hotel也是主打轻模式。
在后者的发布会现场,华住集团董事长季琦称,对于同行类似ofo的扩张模式,最后只会带来一地鸡毛。而OYO中国高管在一开场就宣称,OYO代表着年轻,代表着未来,“再用传统的思维做酒店管理一定是死路一条”。
两家公司正式开战。
OYO中国CFO李维。来源:被访者
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预测,华住将成为OYO中国最为直接的竞争对手。2017年华住集团投资了OYO集团1000万美元,并达成了5年的合作备忘录,那时OYO还没有入华。2017年年底,OYO中国正式成立,并开启风暴式扩张模式,季琦终于“醒了过来”,“因为他觉察到了危险”。
从成立至今的一年半里,OYO中国通过轻加盟的模式取代华住集团,成为仅次于锦江集团的中国第二大的酒店管理集团。截至5月30日,OYO中国已经拓展了超过1万家酒店,拥有超过50万间房间,覆盖了280余家城市,员工超过8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