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征信记录是放贷机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但不是唯一的依据。
2019年6月14日(星期五)上午10时,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介绍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情况,并答记者问。图片来源
记者 陈鹏
6月14日,适逢人民银行组织开展全国第十二个“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在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时表示,征信记录是放贷机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但不是唯一的依据。不能说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或者是有欠钱不还的记录,就贷不了款,在哪里都受限。
“从我们的政策来讲,不是说你有了借钱不还的记录,有不好的记录就要求放贷机构、银行不给贷款,没有这个要求。贷和不贷,是由银行、放贷机构根据征信记录自己定。”万存知说。
万存知表示,在有不良记录的情况下要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当事人和相关的贷款申请人要和银行保持良好的沟通,充分解释。一方面,征信信息并非放贷机构唯一的参考依据,放贷机构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贷款人;另一方面,每家机构由于风险偏好、管理水平不一样,对于贷款人可能会做出不同判断。
在当前的创新创业潮中,一些创业者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却有了负债。对于这种情况,万存知强调,创业失败,有负债行为,要在认账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措施,不能逃债。“有的人想通过违法渠道,删除负面信息,这种侥幸心理是不对的,而且也行不通。”
按照现行征信相关政策,他还给这些创业者具体指出了三个办法:
一是借谁的钱,依法依规还钱,不逃废债。现在还不了,但是得有一个计划,什么时候还,是一次还,还是分期还,要跟你的放贷机构、借钱人有一个信用承诺。
二是假如借了钱,若信息进了征信系统,征信系统的信息是不能改的,这样促使你一边想办法还债,一边找新的机会。
三是在找新机会的过程中,需要再借钱,这就需要当事人和相关的贷款申请人要和银行保持良好的沟通,充分解释,要充分的沟通。
“放贷机构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你,过去由于什么原因(失败),对这个事儿是可控的,将来发展是有前景的,适当支持还是有保障的。”万存知说。
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征信系统累计收录9.9亿自然人、2591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有关信息,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分别达550万次和30万次。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信用信息指数已经连续三年达到满分8分,领先于部分发达国家。
朱鹤新表示,导致融资难和贵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人民银行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除央行征信中心之外,还建立了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还有132家企业征信机构和97家信用评级机构,共同构成了“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市场组织格局,通过广泛的信息共享,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程度。
朱鹤新说,根据商业银行反映,征信数据已深度嵌入其风险管理流程中。征信系统通过广泛的信息共享,在帮助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其披露,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立的企业征信系统纳入了1370万户小微企业,占全部建档企业的53%。目前纳入到征信系统中的企业有将近2600万,一半多是小微企业。其中有371万户的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