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燃财经(ID:rancaijing)
作者 | 王琳 晓通
编辑 | 阿伦
按照惯例,今天、明天和后天,人们只谈论一个主题,那就是——高考。
十年寒窗无人问,金榜提名天下知。高考是很多莘莘学子最重要的一刻,严格的高考制度选拔出一代又一代的天之骄子,但成绩的好坏不代表成就的高低,一次失利也不代表永久失败。
燃财经梳理了那些和高考有“过节”的大佬们,你会发现他们有些高考失利,屡挫屡战;有些放弃学业杀入创业大潮;有些学历不佳也赢得满堂彩......
所以,不是学霸,也能人生开挂。当然,必须要注意的是,人生开挂靠的不仅仅是运气,更重要的是坚持和努力。
01号考生 马云 参加高考次数: 3次
追溯每个互联网大佬的成长史,都可以找到一个特别的标签,在马云身上,这个标签是偏科。
马云的弱项是理科。他出身曲艺世家,父亲马来法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曲艺界元老级人物,一手发掘了许多曲艺明星。
受父亲影响,马云从小对曲艺十分着迷,小学期间还上台表演过相声。尽管马云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但是依然很淘气,常常打架。马来法曾比喻自己是铁锹,对儿子要“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
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之所以强调第一次,是因为他还将参加两次高考。
高中班里一共50人,马云的数学成绩常常排名40之外,典型的偏科。但是这不影响马云对高考的信心,第一次填报志愿选择了北京大学。
高考成绩公布,马云的数学成绩是1分。
北大的目标和1分的成绩形成巨大的落差。高考失败后,马云转头开始找工作,去一家宾馆应聘服务生,但是却因为长相没通过面试,反倒是一同前去的表弟被面试官看中。
高考失败,工作也没有着落,马云回家开始准备第二次考试。一番刻苦的复习之后,马云第二次数学成绩提高了一些,19分。
这个成绩距离进入大学依然太过遥远。再度落榜的马云心灰意冷,父亲为了鼓励他,没有让他闲在家里,安排他每天蹬着三轮车给三家出版社送书,“你每天踩20多公里路来回都不累,为何不能重走一遍高考路?”
马云第三次踏进考场,这次他一直以来的弱项数学提高显著,79分。但是,高考总分还是比三本线差了5分。
或许可以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马云第三次高考那年,杭州师范学院的英语系因为刚刚升为本科,招生指标未报满,英语成绩过硬的马云借这个机会被补招进来。
杭州师范学院成为了马云梦想起步的地方。在这里,马云从学渣脱胎成为学霸,成绩在外语系常常排名前五,还担任过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俨然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他还认识了自己的学妹张瑛,张后来成为马云的妻子,协助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
和杭州师范学院一样,湖畔花园小区也是马云人生中重要的地点。1995年,海博翻译社创始人马云在美国见证互联网的发展之后,回国开始做中国黄页。在北京,他被当成了疯子和骗子。“再过几年北京不会这么对我,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1999年,马云第四次创业,带着17名追随者回到杭州,在湖畔花园小区风荷园16幢1单元202室创建了后来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这位曾经数学成绩只有1分的创始人,带领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02号考生 俞敏洪 参加高考次数: 3次
和马云很像的是俞敏洪,这个创办新东方英语培训的人,因为英语成绩不过关,考了三次才迈进大学的校门。
小时候的俞敏洪大概想不到,自己未来会出版一本英语考研学子必备的单词书,毕竟英语一直都是他的软肋。
1978年,俞敏洪从江阴市夏港中学毕业,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有33分。为了提高他的英语能力,母亲为俞敏洪找到一家正在招老师的学校,让俞敏洪一边在那里工作赚钱,一边复习英语知识。
第二年,俞敏洪第二次参加高考,依然落榜。不过这次的英语成绩有所进步,55分,只是相比他这次报考的常熟师专分数线,依然差了5分。
两次落榜,俞敏洪几近放弃。好在母亲没有放弃,托人找关系,让俞敏洪参加了一个专门针对外语提高的高考补习班。
俞敏洪英语水平的改变就从这里开始。在辅导班里,俞敏洪和二十多个男同学挤在一个大房间里,早上第一个晨读课文,晚上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背单词。刻苦的复习给他带来了自信,本来志愿是常熟师专的他,将目标直接改成了北京大学。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这一回,他只用了40分钟就交了英语考试的答卷。考试结束后,俞敏洪把自己的骄傲事迹告诉了英语老师,老师大怒,觉得这次肯定又砸了。
出人意料的是,俞敏洪这次英语考了95分,总分387分,超过北大录取线7分,如愿进入了北京大学,就读西方语言文学系。
在北大,俞敏洪开始发挥自己在商业上的天赋。毕业后,俞敏洪选择留校任教。1989年,学校里留学生人数减少,俞敏洪约上几个同学,开始在校外办培训班,赚课时费。这段故事,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中国合伙人》。
当时,北大对俞敏洪在校期间的创收行为非常不满。1990年,北大给予俞敏洪公开处分,理由之一是打着北大的名义私自办学,影响了教学秩序。
但是俞敏洪的教育事业并没有因此止步,培训机构继续营业。又过了一年,北大再次给予俞敏洪行政记过处分,俞敏洪也就此从北大辞职,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商业之路。
两年之后,新东方学校在北京成立,俞敏洪担任校长。2006年,新东方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这个两次因为英语成绩高考落榜的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路升级打怪,成为了北大英语老师,又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英语辅导机构董事长。
03号考生 陈伟星 参加高考次数:2次
1972年,在大学读了一个学期之后的乔布斯选择辍学回家,在自家车库里孕育出Apple的雏形。在辍学这件事情上,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和乔布斯有几分相似。
陈伟星出生在浙江绍兴,父亲是当地的农民,家庭情况非常普通。
18岁那年,陈伟星踏上高考考场,却因为考试前的严重失眠,在考场上睡着了。睡了近50分钟,代价是第一志愿落榜,但是总分数过了北京化工大学的分数线,陈伟星就此进入北化,滴滴的程维当时还是他的校友。
三个月之后,始终不甘心于现状的陈伟星选择退学,重新高考。第二年,陈伟星考上了老家的浙江大学。在浙大,陈伟星的专业是土木,但爱好却是编程。业余时间,陈伟星自学了编程开发,并且成功开发一项程序引擎,还由此进入了国家级的科技扶持计划。
在此期间,陈伟星还入选了浙江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一手创办浙大《科创》杂志,自己担任编委会主任。不停折腾的他,就此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最开始,陈伟星想做的是一个商务寻呼平台,在地图上把餐饮和酒店等商户信息标注出来,用户需要哪一家商户的服务或商品,可以通过软件拨打电话和商户联系。
大三那年,陈伟星第一次创业开始,成立了杭州泛城科技有限公司。不到10个人的团队,全部的启动资金只有17万。
大学生创业很难有足够的说服力打动投资人。因为迟迟没有投资赞助,2007年,陈伟星的团队陷入资金短缺的处境,“那时常以考察物价为名,到菜市场看看猪肉解馋。”陈伟星后来如此回忆创业初期的处境。
17万的启动资金足足坚持了一年,一年之后,启动资金烧光,7位初创团队成员有5位离开,初创团队面临解散。
转机出现在2007年。那年陈伟星团队依靠自主研发的WEB2.5D技术,开发出一款校园社区“魔力学堂”,希望将全世界的知名高校都搬到线上,方便用户学习交友。
这个创意给陈伟星团队带来了第一次发展壮大的机会。浙江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发现了“魔力学堂”,拿出120万来投资他们,还有科技部无偿资助的80万创新基金,陈伟星团队度过了属于他们的至暗时刻。
在此之后,陈伟星的创业之路顺利起来。2008年,改造成网页游戏的魔力学堂开始公测,一年内积累了2000万用户。
再后来,陈伟星创办快的打车、泛城资本,又发起打车链,那个退学重新高考的青年,已经成为了今天互联网领域的明星创业者。
04号考生 程维 参加高考次数:1次
1983 年,程维出生于江西上饶铅山县河口镇的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母亲则是一名数学老师。
或许是遗传了母亲的天分,读书的时候程维的数学成绩很突出。可能是过度自信,高考当日程维很快做完了数学试卷,但后来公布了成绩他才知道,卷子写得快不是因为他比别人牛,是他没看到试卷最后一页还有三道大题。
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知道三道大题至少有30分,程维就这样大意失荆州。不过,程维还是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学,比不了清北复交,但也是211重点院校。听学校名字就知道,这所学校最好的专业肯定和化工有关,因为成绩的原因,原本打算选择信息技术专业的程维被调剂到行政管理专业。
程维曾一度很懊恼,“我当时很不明白一个化工大学为什么会有行政管理专业”,但他没有像陈伟星一样选择再战,而是选择了留下。
大学刚刚毕业的程维堪称迷茫青年的代表。毕业第一年,他换了六七份工作,卖过保险,当过足疗店经理助理。
转折发生在22岁。那一年,程维刚离开象牙塔一年,他在阿里前台毛遂自荐,后来从底层员工一直做到了阿里B2B部门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同年,程维升任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也是这一年,程维选择自己创业,但具体要做什么,他并不清楚。
2011年夏,程维去北京出差见客户,遇上秋雨,程维在蓟门桥打车,从四点半开始打车,一直到五点都没打到,好不容易碰到一辆空车还因为要交接班而拒载。还有一次,老家亲戚去北京,定了7点在王府井附近吃饭,结果亲戚5点半打电话说在打车了,结果等到8点又打电话问程维能不能去接他们。
和同从阿里出来创业的王刚进行一番碰撞后,程维决定做滴滴。
后来的故事耳熟能详,一场大雪拯救了滴滴,通过收购快的和Uber,滴滴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公司最高估值曾达到近800亿美元,也算是弥补了自己当年高考失误的缺憾。
05号考生 李想 参加高考次数:0次
1981年出生的李想在学习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天分。
18岁之前,学习成绩中下等,老师亲戚都觉得他以后没什么出息。“我那时候和很多同学一样,随波逐流,满眼是非,但是也没什么改变命运的行动。”
但他酷爱计算机。初中三年,他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电脑方面的杂志、报纸和书籍,“把所有能买到的东西都买到了”。
高一的时候,他给自己定下的职业规划是:进入IT界媒体,这要求他必须有一个大学文凭。但到了高二这种梦想开始转变,他慢慢地给杂志投稿,一般情况,媒体只给作者60元钱一天的起价,而给李想开出的是300元钱一天封顶的价格。
转折发生在高三那年。因为不想被人看不起,靠着五年以来积累的计算机知识,李想开始创业,他搭建了一个名为“显卡之家”的网站。高三学业繁忙,李想每天睡5个小时,然后用6至7个小时来做网站,剩下的时间去上课。就这样,他每天更新内容,很快日访问量就达到一万多人次,李想也通过互联网广告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万元。
这让他开始动摇了。“对我而言是面临一个选择,一方面自己喜欢媒体,自己做一个网站,就是经营自己的媒体;另一方面这个媒体当时已经开始赚钱了,所以当时比较果断地选择了做网站这条路。”
既然梦想已经提前实现,李想决定放弃高考。后来的故事是,凭借他创办的PCPOP网和汽车之家两大行业网站,他已身价过亿,而汽车之家如今的市值为105亿美金,超过很多媒体的市值。
虽然没有读大学,但李想的成长之路却没有停止。他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成为一个顶尖的领袖。
为了这个目标,他从来没有懈怠过。创业有成的他一周上六天班,每天工作时间在十个小时以上。
如今,他的新身份是车和家CEO,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到2030年,车和家要成为一个年收入过万亿的企业,还要有超过25%的利润率。
写在最后
今天高考又一次如期而至。此刻,很多人正在考场奋笔疾书,也有可能正在写作文,和未来人生的很多次机会一样,这是一个需要灵感的时刻,只是这些灵感大多时候不是突然而发,而是日积月累的勤奋思考。
恰如上面那些曾经高考失利的互联网大佬一样,虽然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但一次失误不代表什么,只要足够努力,每个人的运气都不会太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