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来源:澎湃新闻
最新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只围绕一个主题——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因为这是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的关键因素。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决定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加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
会议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以社区为基本依托,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业,是改善民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撑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较大力度增加就业、扩大服务消费促内需、推动社会合理分工和经济转型升级。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实
先看三个不争的事实:我国老龄化程度逐年上升、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
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9亿,占人口比例的17.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亿,占11.9%。根据联合国的定义,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超过10%,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超过7%的即为老龄社会。
事实上,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呈加速深化。据全国老龄办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3亿;到2033年将突破4亿;而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4.87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双双达到峰值。
在执行了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之后,2015年,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16、2017、2018这三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分别是1786万、1723万、1523万,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2.95‰、12.43‰、10.94‰。养育成本高是不少家庭徘徊在“二孩”门外的原因之一。
此外,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今年1月披露,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2017年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2018年还会增加。按照典型的三口之家来看,年收入在10万元到50万元之间的家庭有1.4亿。
这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现实。
从挑战的角度来说,养老、托幼是必要的民生保障。养老问题的解决及相关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刚性需求,托幼难题不解决生育意愿难提高,而家政服务的扩容提质既有助养老、托幼,也是中等收入人群日益增加的现实需要。
从机遇的角度来说,养老、托幼、家政背后巨大的消费需求,是强大国内市场形成的基础,也是面对内外部不确定性下中国经济的韧性所在。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会议指出,我国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潜力更大。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让老百姓(58.340, -0.46, -0.78%)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元春告诉澎湃新闻,从消费看,养老、育幼、医疗、教育的规模比房地产要大得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几个领域所产生的消费潜力大大超越于房地产。
加大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的税费政策优惠
此次国常会确定了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三条措施:
一是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对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等补上养老设施欠账。新建小区按规定建设的养老设施移交政府后,要无偿或低偿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对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腾退的用地、用房,适宜的要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
二是放宽准入,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机构,在房租、用水用电价格上给予政策优惠。依托“互联网+”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支持连锁化、综合化、品牌化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