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央行收缴支付机构万亿备付金 动了谁的奶酪?


 

2018-7-4 16:39:00

 通过存缴备付金和“断直连”,央行正在重塑中国支付清算市场的“新秩序”。

  苗艺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实施备付金集中存管新规半年之后,央行再次给二百余家支付机构定下了备付金全额上缴的最后期限——2019年1月。

  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8】114号,以下简称“114号文”),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仅仅半年之前,央行在2017年12月下发特急文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指引》(248号文)要求,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现行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成为对支付机构备付金真正“动手”处置的开头。

  由于支付机构资金成本为0,且没有分红机制,这部分资金在此之前属于被忽视的“风险资金池”,一些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被挪用,甚至去购买高风险理财产品,以致于支付机构无法兑付客户资金,甚至跑路的乱象时有发生,备付金集中存管因此引起央行重视。

  那么在央行收缴的万亿备付金主要从哪里来?

  以具有庞大体量的支付宝和财付通来说,“备付金”在支付宝中的主要体现为用户的“账户余额”,以及购买淘宝商品等平台上冻结的“担保资金”等,而不是属于货币基金的余额宝。

  此前,据一家股份制银行高层透露,仅仅支付宝存在该银行一家分行的备付金就可以达到3000亿元,在央行收缴备付金之前,备付金是银行“拉大额存款”的便捷方式,同时,支付机构也可以“躺赚”一笔不少的利息收入,因此,银行与支付机构在备付金上形成了不小的共同利益。

  然而,随着央行筹建“网联”清算中心坚决“断直连”、备付金逐步上缴的政策落地,逐渐把支付链条的“信息链”和“资金链”上的“共同利益链条”几乎同步斩断,使得支付清算市场置于严监管之下。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新规对占据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约90%的两大 支付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影响首当其冲,另外,对于一些长期靠着挪用备付金理财等而获利的中小支付机构来说,也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收缴备付金让所有支付公司的银行通道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银行通道的竞争差异不复存在,并且备付金逐步实现百分百的集中存管似乎又掐断了一部分支付机构的利润支撑线,对于本就薄利的支付行业而言,似乎盈利的空间被再次压缩。”连连支付CEO潘国栋这样表示。

  从宏观角度,央行“火线”推行收缴备付金,也不亚于一场“升准”。

2017年6月~2018年5月央行资产负债表中“非金融机构存款”2017年6月~2018年5月央行资产负债表中“非金融机构存款”

  注释:自去年6月起,央行资产负债表“储备货币”中多增了一项“非金融机构存款”,这一项即是支付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

  自去年6月开始,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开始陆续上缴央行,而因2017年12月发布的《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248号文)》(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2018年4月缴存比例达到50%左右),2018年初以来“非金融机构存款”的规模明显上涨。

  方正证券(6.570, -0.18, -2.67%)固收分析师杨为敩、王开在研报中分析认为,按照最新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规模5000亿左右和248号文的规定反推,目前支付机构备付金的规模很可能在11384亿元左右,根据114号文,今年12月这一缴存金额可能会达到10360亿元左右,那么114号文可能会带来5350亿左右的回笼规模,相当于提高了0.35%的准备金率。

  但方正证券也指出,与存款准备金率上缴不同的是:这5350亿的流动性回笼并非在短期实现,而是会在未来两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去陆续实现,月均的回笼量其实不足1000亿,目前宽松信号要比紧缩信号强很多,仅凭这一次政策很难说明货币政策的转向。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活
·保利发展:5-6月全国项目周均总来访量较新政前涨
·经济日报:房地产市场在调整中温和复苏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全面开展“睡眠保单”清理专项
·“华美十载,樱创未来” 美国西北樱桃新梦起航
·中建玖合华东区域党支部组织参观中共四大会址纪念
·传承与革新! Roca乐家荣获GBE酒店设计大奖——20
·豫园街道:“豫”智生态开启科技新篇章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与上月持平。
·长效针剂家族再添新成员,善久达®(棕榈帕利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