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秦朔朋友圈
1
从5月下旬开始,连续在国外出差,先后去了法国、菲律宾、圣彼得堡、赫尔辛基、爱沙尼亚的塔林、德国几个城市和美国芝加哥。现在是在芝加哥的一间Airbnb写这篇文章。
这段时间的外出体会,简单总结一下有三:
一是感受到多边人文主义的重要性。我们在中国,见证了经济腾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移动生活体验便捷,总有一种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第一的想法,而且认为自己都是对的。但走的地方越多,越会发现,世界本来大不同,各有各的价值观、道路和活法。我们一天只工作8小时觉得愧对人生,别人慢条斯理平平静静也挺好;我们GDP增速下降一两个百分点像噩耗,别人更看重福利保障和社会平等;我们的孩子从人生起跑线就开始激烈竞争,但菲律宾乡村孩子脸上的微笑比他们灿烂得多;我们各地的新机场耗资巨大,但从旅客方便程度来说,赶不上几十年前设计的欧美老机场。
人各有志,志在四方,我们走自己的路,但真的不要觉得这就是唯一正确的,别人将来一定会效仿。“大不同”是常态,“和而不同”是可能的,“和”就是要尊重别人的存在方式,用“人文”的方法才能“化成天下”。
二是对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更有信心。中国的活力和亿万创业者、劳动者的奋斗分不开,奋斗精神代代传,人力质量步步高,这是我们独特的文化优势,世罕其匹。中国的成就不是偷来的,抢来的,别人送来的,天上掉下来的,是干出来的。
改革开放40年我们靠双手改变了命运。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因为海量用户的倒逼,创造出了全世界领先的用户体验(速度、便捷、性价比),并大大提高了中国消费者对一切产品和服务的期待水平。高期待高压力,必然导向更强的竞争能力。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商业领域的创新引擎。现在美国某个产业的学术杂志发表一篇前沿性论文,最早把它商业化、做出样品的可能是中国,因为中国不仅有如饥似渴的“技术寻源”能力,还有强大的零部件和加工生产体系。
最近我遇到的美国、德国、法国的几家跨国公司高管都承认,如果说过去几十年,不进入中国就不算真正的跨国公司,现在,失去中国就失去了未来,因为最鲜活的创新实践往往不在其母国,而在中国。
三是对中国如何更好地和世界沟通有深深的忧虑。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成就不必多言,一闻不如一见,凡到过中国的外国投资者都能意识到中国在不少方面已成世界之先。但即使这些人,对中国经济强大后对世界的影响到底如何也有疑问。有的觉得中国是“经济动物”,搞“经济沙文主义”,而且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是不公平竞争,还有的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社会控制方式存有疑虑,不知道就长期而言,中国将向何处去。
中国巨龙的经济规模已经让世界震惊,如果不能在国际大视野中对自己的道路做出恰当、正当的界定,我们越强大,越自信,国际社会可能越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