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晚报
国家速滑馆今年6月底将完成地下结构
水立方预计今年11月正式启动场馆改造本版摄/记者 杨小嘉
法制晚报讯(记者 徐邦印 ) 今天上午,记者先后来到国家速滑馆工地、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首钢单板滑雪大跳台场地,探访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进展和场馆可持续利用情况,等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以上三个场馆将分别举办速度滑冰、冰壶、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
无论是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全冰面设计,还是水立方克服“水转冰”技术难题成为冰立方,以及利用老首钢园区建设单板滑雪大跳台场地,都体现出可持续办奥的理念。
冰丝带9月“拔地而起” 全冰面目标可持续利用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冰丝带”也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又一国际奥运赛事主场馆之一,建成后将与“鸟巢”、“水立方”分别象征“冰”、“火”、“水”在奥体公园交相辉映。
据国家速滑馆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晓南介绍,国家速滑馆今年6月底将完成地下结构,今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真正“拔地而起”。今年12月开始“编织天幕”,完成屋顶索网结构工程。2019年6月完成幕墙建设,22条“冰丝带”将开始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飞舞。明年10月将完成制冰工程,实现“最快的冰”。
按照规划,2022年冬奥会后,国家速滑馆将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冰雪中心。为了在赛后实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运动的全覆盖,更多地为民众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动空间,国家速滑馆特别采用了全冰面设计,1.2万平方米的冰面也创下了亚洲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