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之巅的最美乡村: 曾“穷”得连农作物都不长
“要靠山吃山嘛。”“但前提是,我们不破坏一草一木。”
林春挺
[从2014年起,琼中开始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累计投入6亿元,打造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168个,打响了“富美乡村”品牌。]
海南岛四周环海、地势低平,中部皆山。一个名叫什(zhā)寒的小村庄就深藏在众山下海拔800米的盆地中。地区偏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不畅、山路十八弯。即便如此,村民李虹还是选择在此地继续生活下去。理由很简单: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许多老人都活到100岁。
李虹今年四十出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许多,两个孩子都在山外的镇上读书,最大的已经上了初中。和其他少数民族村民一样,她本来靠种地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
“什寒”是黎族地名。“什”在黎语中是“田”,“什寒”意指“寒冷的田”。作为海南岛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什寒村有“天上什寒”之称,曾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下称“琼中”)中最贫困的一个,而琼中又是海南18个县市中经济排名倒数的县。
但什寒村也有时来运转的时候。在2013年夺得“最美中国乡村”桂冠后,什寒村的生态旅游业便蓬勃起来。李虹开起了一家农家乐,生活过得一点儿也不比县城的市民差。
其他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改善。官方资料显示,从2009年到2016年,什寒村村民的年收入从不到1000元增至13721元,7年增长13倍,并就此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这个小山村的蝶变,得益于这里的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这里“穷”得连农作物都不愿意生长
今年4月下旬,第一财经记者从琼中行政中心营根镇车站乘坐汽车出发,车行约15分钟后,开始驶向一条宽约4.5米的盘山公路。途中森林茂密,苍翠欲滴,溪流缠绕,鸟鸣虫叫。
今天的什寒村,由冲沙、什托、元也和苗村等4个自然村组成,共有村民500余名,皆为少数民族,其中苗族约300人,其余是黎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