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京冀两地未来三年的产业扶贫大幕徐徐拉开。日前,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全面深化京冀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以下简称《京冀扶贫协议》),确定了今后三年的京冀扶贫协作资金为26.21亿元,其中北京市14个区与河北省23个县(区)结对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特别是双方将共同支持受帮扶地区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从“输血”到“造血”,北京帮扶河北脱贫的方式巨变,特色产业基地该如何“特”起来?
北京14区与河北23县(区)结对子
在《京冀扶贫协议》中明确,今后三年的京冀扶贫协作资金为26.21亿元,每年的帮扶资金都将于当年的北京市两会后,一次性拨付至河北省财政厅,助力河北省受帮扶地区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此外,《京冀扶贫协议》还确定了抓好资金项目、实施深度聚焦行动,加强人才支援、实施扶智扶志行动,组织劳务协作、实施就业扶持行动,开展产业扶贫、实施扶贫造血行动,深化结对帮扶、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发挥北京优势、实施特色帮扶行动,完善大扶贫格局、实施社会动员行动七个方面的重点扶贫协作内容。
特别是北京市14个区与河北省23个县(区)将结成对子,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其中,东城区对口帮扶崇礼区;西城区对口帮扶张北县、阜平县;朝阳区对口帮扶康保县、唐县、阳原县;海淀区对口帮扶赤城县、易县;丰台区对口帮扶涞源县;石景山区对口帮扶顺平县;门头沟区对口帮扶涿鹿县;房山区对口帮扶涞水县、曲阳县;顺义区对口帮扶万全区、沽源县;昌平区对口帮扶尚义县;平谷区对口帮扶望都县;怀柔区对口帮扶丰宁县、怀安县;密云区对口帮扶滦平县、蔚县;延庆区对口帮扶怀来县、宣化区。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京冀双方此次的合作正务实促进扶贫协作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实现合作发展、互利共赢。《京冀扶贫协议》提出,将把首都优势和当地资源条件紧密结合,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帮扶,重点发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为此,在开展产业扶贫、实施扶贫造血行动方面,双方将“坚持市场主导原则,积极完善相关政策,以合作共建园区、共建特色产业基地等为载体,共同支持受帮扶地区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本地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
在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张贵看来,此次京冀两地结对子对口帮扶,在遴选上突出了北京支援地的产业特色和河北受援地的产业特色精准对接,有利于北京的优势产业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才、资源迅速匹配。“这将进一步提速由‘输血’转变为‘造血’,让河北受援地与北京地区产业形成回流,同时也将推动更快地形成产业链条。”
两地协作渐提速
事实上,北京各区与对口的河北各县(区)已开始行动。北京商报记者从门头沟区获悉,2016年,张家口市教育局、涿鹿县人民政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就教育合作事宜已签署相关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三方将在干部教师培训、学校对口支持、教育资源共享及合作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再如顺义区。此前,顺义区已与沽源县教育、农委、人力社保、卫计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进行了多次交流互访,实施劳务协作,推进医疗、教育、旅游等多项帮扶计划。
例如,两地人力社保局已签订了《顺义-沽源人力资源合作框架协议书》,建立了人力资源合作长效机制;开展专场招聘活动,顺义区10家企业提供了569个就业岗位,吸引参会人员700余人,已经安排6人正式上岗。
今年3月,顺义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河北省人力社保厅,与沽源县人力社保部门共同举办了以“协同发展,助力脱贫”为主题的招聘洽谈会。顺义区共组织7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54个,吸引716名求职者参会,有92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特别是此次招聘洽谈会还对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为沽源求职者现场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100余人次、职业测评24人次。
此外,今年初,顺义区和万全区两地建立了对接沟通机制,两地政府还签署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书》,双方就11个乡镇结对帮扶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启动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万全区前期申报2018-2020年项目145个,目前处于项目筛选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在河北省各县(区),京冀两地的很多合作产业项目效果已经显现。丰宁满族黄旗镇城根营村的蔬菜产业已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户土地流转有租金、扶贫款入股有股金、参加劳动有薪金、直接经营挣现金。据城根营村村支书刘佩仿介绍,村里乡亲们入股多亏了北京的帮扶资金,同时蔬菜水果也主要销往北京。
镜头移至张北县台路沟乡李家营村。北京的外迁企业嘉茂菌业吸引当地贫困群众入股就业带动脱贫,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中国北方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产业基地如何“特”
“河北省的贫困地区基本是农业地区和山区,交通条件、区位条件不是很优越。”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京冀两地的特色产业基地合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北京市利用科技创新优势与受援地的农业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以及果品业结合起来,把北京的大市场与受援地的特色产品基地结合起来、联动起来。
“这样做不仅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解决了河北省当地贫困地区产品的销路,也丰富了北京消费者的餐桌。”赵弘说,特色基地聚焦农业是一条现实、优化的路径。对于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实施,赵弘建议一定要聚焦与受援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相结合,在发力初期就要综合考量生产和市场的联动。
对于其他特色基地的建设,赵弘则认为不宜把“摊子”铺得过大,要论证“成功的可能性”。“京津冀区域已经规划了一批产业基地,要利用好这些现有产业基地的资源。无论是资金、资源还是人才都不宜过于分散,结合当地已有的产业基地植入北京优势的产业要素,引导非首都功能的产业资源落地布局,更快实现目标与效果。”
“河北省这些受援地产业特色也比较鲜明,例如张北偏生态,布局有大数据、风能产业,崇礼的优势是冰雪产业,把北京市各区的优势产业资源嫁接过去,把人才、资本、科技、项目等方面输送到当地,形成聚合力,效果会非常明显。”张贵的观点与赵弘高度一致。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赵弘一再强调,在与河北省受援地共同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时,一定要深化对北京市智力资源、创新生态的引入。“北京市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全国最密集的智力资源,要依托这些禀赋加强对河北省受援地的人才培养。”赵弘说,京冀两地应通过产品、信息、服务的联动,对河北省各地的劳动力实现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