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茜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透露,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规划纲要的编制已经基本完成。从规划初期就直接对标世界最强一流湾区的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已经呼之欲出。
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新浪财经独家对话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华南区首席合伙人施展芳与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深度解析粤港澳大湾区的挑战、机遇与未来。
新浪财经:大湾区存在三种税法、两种制度的特殊背景,请问您如何看待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应当努力地破除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各种各样的资源流动的壁垒和障碍,把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要素真正整合在一起”,哪些相关政策方向值得关注?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华南区首席合伙人施展芳:促进资本、人才、商品、服务等资源的高效流动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局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湾区在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上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港珠澳大桥的落成,在建中的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和广深港高铁等。此外,根据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将进一步实现“12312”交通圈,即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左右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左右通达,广东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这些都为促进大湾区内人员、物资的充分流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相对于“硬件”建设,在“软件”配套上大湾区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一些阻碍资源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大湾区内有不同的海关系统,也有不同的法律和行政制度,制度上的差异、区域内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不利于区域内整体竞争力的形成。这要求地方政府和各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及协调。例如,可以考虑为大湾区居民提供特别工作签证,协调个人所得税标准,进一步扩大香港和澳门企业在内地的投资领域,探索建立一个可以解决边境管制、货币和立法差异的海关系统等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内各类要素的流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新浪财经:大湾区内部各区域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并不一致,金融行业如何从中觅得机会?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差异化的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元化优势,金融业在大湾区的建设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例如,我们近期进行的一个面对大湾区内企业高管的调查显示,在被认为最能从大湾区发展获益的行业中,金融业排名第二,仅次于贸易与物流业。
香港是国际级金融中心和世界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中国经济正在变得愈加开放,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走进来”的过程中必将产生广泛的融资需求。此外,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已相继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深,这些都为香港金融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此外,港交所将推出的“同股不同权”政策也为一些创新型公司在港上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增加了港交所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