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
导读
要持续抓好疏解非首都功能,坚持抓重点带一般,抓住2018年市级机关第一批单位搬迁的时机,谋划带动国企、教育、医疗等市属资源向城市副中心布局,引导社会资源向城市副中心聚集。
去年4月开始,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方家胡同开始疏解整治,这条676米长的胡同拆除了10处违建,封堵了135处开墙打洞门脸。
此前,“我们家门口的房子被出租成了酒吧。有一次我老伴半夜起来上厕所,发现门口树上爬上去一个喝多了的老外,吓了这一大跳。”居民郭淑兰说。
相距20多公里外的通州区郝家府村,村民穆士国时不时就到北运河边的树林里遛弯,这片树林名为千年守望林,正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行政办公区,12棵高大的国槐、榆树、香椿十分醒目,都是特意从被拆迁村移植来的。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就来到城市副中心调研。第二天,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促进首都生态文明与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对2018年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水环境治理和绿化、大气污染治理和交通拥堵治理等工作进行部署。其中提到,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无违法建设。
“对于北京市的老城区,要结合疏解整治,解决拆墙打洞、违法建设等历史遗留问题,对于城市副中心,则应不走老路,避免出现老城区的城市病问题。”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蒋三庚告诉记者。
继续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环境
优越的地理位置,曾让方家胡同遍布小酒吧、咖啡馆、西餐厅等休闲产业。
“胡同里最缺的是公共空间,这些年便民设施都被商业化占用了,封堵开墙打洞创造了条件,我们把被占的空间整理出来,还给居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副所长鞠德东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说。
经过整治,原先出租商用的51号院被街道办事处租过来,改造成了养老驿站,面积180多平方米。去年12月试运行,今年2月份正式对外开放。
过去堆满杂物的街角空地也被整理出来,征求居民意见,路南背阴施划停车位,路北向阳安装休闲座椅,建成小广场,这样的小广场共有6处。
在2月23日召开的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促进首都生态文明与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说,今年将继续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严格落实街巷设计导则,统筹拆违和开墙打洞等难点工作,完成核心区615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务,推进中心城区及通州区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
此前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以天安门广场、中南海地区为重点,优化中央政务环境,高水平服务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和重大国事外交活动举办。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对北京中心城区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北京市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治理环保不达标、无证无照经营、违规经营、安全隐患严重的一般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企业,确保东城区、西城区完全退出制造业生产环节。
在方家胡同,过去的路边菜店32号院经过升级,引入区属企业悠惠万家超市化经营,80多平方米的面积,经营蔬菜、水果80多种,加上调料、饮料、休闲食品等,商品种类达到1500种。
“疏解整治固然重要,便民,尤其是社区商业等配套设施一定要得到保障,要按照世界级宜居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且充分考虑民生。”蒋三庚说。
引导社会资源向城市副中心聚集
在23日召开的动员大会上,蔡奇强调,疏解整治促提升,疏解是“牛鼻子”。要持续抓好疏解非首都功能,坚持抓重点带一般,抓住2018年市级机关第一批单位搬迁的时机,谋划带动国企、教育、医疗等市属资源向城市副中心布局,引导社会资源向城市副中心聚集。
在副中心工地,办公大楼四天就长出一层。在地面以下,大年初四,管廊6标段打下了第一根工程桩。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廊连片成网,仅一期工程就有11.3公里,覆盖9条街道;13.5公里的二期工程预计今年上半年开建。
2月22日,陈吉宁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陪同调研时指出,要加快完成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规修改完善和报批工作,同步推进通州区总规及各专项规划编制。
“通州区本身也需要进行疏解整治,如果人口和产业集聚过多,会影响副中心的运行效率。”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告诉记者。截至2017年12月31日,通州区一般制造业企业数量已经从2013年底的5022家减少为994家。
“北京城市副中心具有人口增长的空间,但也需要进行有效的人口规模管控。”赵弘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