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与世界经济论坛签署合作备忘录 (资料照片)
“走出去”升级 协同互惠成关键词
央企将提高全球市场经营质量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央企在全球市场的经营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多家央企负责人日前表示,未来将加快国际业务部署、提高在全球市场中的开放水平。东道国民生福祉、经济协同都成为央企负责人介绍海外业务的关键词。而在不断探索产业园、金融创新、基金投资等“走出去”方式的同时,央企也正在逐步向“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
“走出去”发生新变化
在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看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企“走出去”能够带给全世界的东西,和以往相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与设计水平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外发展之路,可以一窥央企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走出去”,再到资本“走出去”、模式“走出去”的升级脚步。从一般贸易、设备成套,到工程总承包、海外投资运营,再到境外并购逐步发展,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行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者和引领者。依托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经验、建设速度,与世界各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联动增长的平台正在成型。
“如今,很多中国企业在世界同行业当中排在前列。去年世界500强就有48家中央企业,例如国家电网,中国石化(6.340, 0.04, 0.63%)等企业。他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带去了可借鉴的装备、设施,更把他们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和对未来的设想,带到了所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有较大的带动力。同时企业的影响力和贡献力都在不断增强。”肖亚庆说。
以作为国际经贸投资合作通用语言的“标准”为例,国家电网董事长舒印彪表示,近几年,国家电网在国际上做的标准已经达到39项,都与新兴产业有关。这对于全世界共享中国技术发展的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走出去”之路的升级,央企参与海外经济建设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已成为“一带一路”的亮点。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5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3年来,中国政府主导设立了多个资金平台,包括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中欧合作基金等。对此,中国保利集团旗下的保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海外工程事业部总经理苗泽纯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孙子宇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些新型金融机构的成立,对企业布局“一带一路”效用明显。“新型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一起,形成了产融结合新局面,促进海外项目的规范运作、市场化运作。”孙子宇说。
此外,金融创新的案例也在不断涌现。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念沙表示,金融资源是企业成功走出去不可或缺的要素,金融服务及其杠杆优势对企业而言尤为重要。2011年,保利国际公司以卖方信贷模式承揽了赞比亚卢萨卡约50公里的城市道路工程。该项目2015年10月正式交付业主,获得卢萨卡城市委员会的高度评价。目前,工程款已经全部收到。在徐念沙看来,这就是利用开发性金融——卖方信贷的一次实践。
协同互惠深耕国际市场
肖亚庆表示,新时代的中国带给全球的机遇就是发展繁荣,这个发展繁荣的机遇是共建共享的。“中国的思想是‘和为贵’,‘和气生财’。与其说我们更容易学会竞争,不如说在当今时代和未来时代,我们要在竞争再加上两个字——合作。”肖亚庆还表示,如果没有合作的思想与基础,央企很难竞争,很难取得进步。所以在新时代,在合作上应该更加大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