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DP前十城市看经济发展模式之变 中西部获得了更多机会,这有利于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近期,一些城市公布或预计了2017年的GDP及增长情况。2017年,上海GDP为30133.86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成为“三万亿俱乐部”首个成员;北京GDP达到2.8万亿元,深圳预计为2.2万亿元,广州预计为2.15万亿元,这三个一线城市是“两万亿俱乐部”的成员;“万亿俱乐部”则新增无锡和长沙两个成员。全国共有14个城市的GDP超过万亿元。
2016年GDP排名全国前十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据媒体测算,2017年,这个位次不会发生变化,排名前四的四个一线城市GDP总量达到10.16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82.7万亿元)的12.3%,约为1/8;GDP十强城市加总超过19万亿元,接近20万亿,约为全国GDP的1/4。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地方GDP加总往往超过全国总量,因此,用城市GDP加总除以全国GDP其实无法得出准确的比例。但是,通过1/8和1/4这样的数据,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经济的集中情况。GDP十强常住人口总量约为1.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6%。
全国1/4左右的GDP集中于十个城市,这种状况其实由来已久。我们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前十城市GDP总量与全国GDP的比例(根据当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在2007年是24.8%,在2012年是24.1%。四个一线城市的GDP总量与全国GDP的比例,在这十年间也维持在1/8左右的水平。
2007年的六强是苏州、天津、重庆、杭州、无锡、青岛,只有一个中西部城市—重庆—依靠人口众多的优势进入;两个地级市—苏州和无锡—依靠制造业优势位列其中,此外还有一个地级市佛山位列第十一位。2012年的六强是天津、苏州、重庆、成都、武汉、杭州,有三个中西部城市,而地级市只剩下了一个。2017年位次又有一些变化,此外还有一个中西部城市长沙进入“万亿俱乐部”。
GDP十强名单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变化。2007年前后基本上都是东部城市,是外贸与外资主导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映,东部地区拥有地理和政策的优势,在这种模式下占据先机。在这种模式下,制造业有很多机会,向全球出口产品的城市(如深圳、苏州)与利用国外技术满足内需的城市(如佛山)的经济总量比较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