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
目前,中国有三头“灰犀牛”,一头是地方债;一头是影子银行;另一头则是房地产泡沫。这恐怕是许多人的共识,并且这三者之间还有一定的关系,你去看一下它们的产业链,就会产生一定的逻辑联想。
那么“灰犀牛”是什么呢?相比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所以,如果这三头灰犀牛一起出现,那么对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将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正因为如此,今年以来,中央一直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还将防控金融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不难看出,防控金融风险依然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而地方债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点,首当其冲成了解决的重点。
中央放话:不兜底地方债!
最近,中央经济会议闭幕以后,财政部对外表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换句话来讲,地方政府千万不要再以为中央政府会为你们欠的债务买单,并且不光不买单,还将研究出台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
我们都知道,在财政部此次表态之前,财政部对外通报了江苏、贵州两省近期查实多起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责令限期整改,还对71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不同程度处分。值得一提的是,被问责人员当中,有部分人的岗位与涉事时不同,甚至有些已被提拔。
可见,财政部此次动真格了!
中国地方债的规模有多大?
当然,现在谁也不清楚,中国政府地方债务的总规模,究竟有多大?这基本上是个谜,恐怕还是个世界之谜。
因为每次统计的口径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一次的统计口径是为了惩罚,那么各地报上来的地方债务规模就小;如果这一次是为了化解风险,是有拨款的这种打算的话,那么各个地方报上来的地方债务规模就要大得多。所以地方债规模是忽上忽下。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15.32万亿元,债务率为80.5%;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2.01万亿元,两项合计,中国政府债务27.33万亿元,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总体上来讲,风险是可控的。
这仅仅只是明面上的债务,但是你架不住我们对地方隐性债务多多少少一头雾水的这种感觉,因为地方隐性举债的行为时有发生。
最关健的是最近两年,各种各样变相名目的地方债务层出不穷,尤其是通过不规范的PPP项目、政府投融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变相举债,一定程度上埋下了新的隐患。在这之前,中央已经出了很大的力量,化解了一部分地方债,比如说转到银行、短债转成长债,但是PPP这个项目泛滥又一次把这个风险链拉长了,所以最近发改委也下发了通知,一些城市的基建项目已经停工了,这也是为今后消除了一个隐患。
其实说到底,地方债屡禁不止的原因,还是政绩工程作怪,一方面是地方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想法;另外一方面想尽快出成绩,出成绩能够获得新的升迁,获得更高的职位,这些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无序地举债搞建设,不考虑还钱,最后还要中央为你买单,着实不妥。
当然,出现地方债务问题,有各个方面的原因,有思想认识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的原因,所以,在财政体制上,怎么有效地出台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的分离,或者说各司其职,才是根本上的制度性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