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最后3000万贫困人员的脱贫攻坚战打响。
“关键是要让他们有动力去脱贫,而不能是不想脱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在分析目前的脱贫任务时说。
12月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会议确定脱贫工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为此,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目前,全国还有约3000万人未脱贫,与过去的贫困人口不一样,这些属于最难脱贫的人口。有的难脱贫并不是没有能力脱贫,而是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决定了很多人脱贫动力不足。因而,如何通过引进先进文化和一些制度,促进贫困人口主动脱贫,成为下一步完成脱贫任务的关键所在。
贫困标准不拔高也不降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在扶贫方面,2018年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告诉记者,中央定的扶贫标准是2017年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且吃穿不愁,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即“两不愁、三保障”。不过,各地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
扶贫政策要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但有的地方给的人均面积远超这个标准。
“的确有贫困人口希望有更大的居住面积,但是面积太大,就不是一般脱贫的意义了。在这方面地方政府要付出很大的财政负担,超出了自身的实力。”陆汉文说。
有的地方还给贫困人口保障了高中教育,甚至大学教育,医疗服务方面要求也远超国家扶贫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指出,有的地方看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甚至95%,这种盲目提高扶贫标准的做法,难以持续。所以中央提出扶贫标准要稳定,不拔高也不降低。
汪三贵认为,按照现行标准,到2020年全部贫困人员可以脱贫,之后可能有更高的标准,实施新的脱贫政策。但是,目前仍要按已有的标准,解决剩余贫困人员的脱贫问题。
中国的扶贫标准,在不断提高。2009年的扶贫标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274元, 2011提高到2300元,2017年提高到3300元,今年全国还有3000万人左右未脱贫。
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结合
到2020年,最后3000万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这部分人口脱贫难度最大,因为有的地方由于文化习惯等因素,使得当地脱贫致富动力不足。
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很多地方扶贫是干部很着急,但贫困人口不着急,原因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动力不足。所以,要使得贫困人口有脱贫的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