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 货币闸门从“调节”转向“管住”
本报记者 张奇 北京报道
12月18-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研判并定调明年经济政策,颇受市场关注。
会议指出,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此前12月初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此次会议来看,防范金融风险是防风险的重点,可见其重要性。
其实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已采取诸多措施,如上半年银监会下发“三三四”文件,年中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稳委”),下半年部分地方金融办升格为金融工作局,以及近期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网络小贷相关文件下发等。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部分政策已经见到成效,不过更多的政策还有待观察。“今年做了很多事情,比如银监会摸底,资管征求意见等目前尚无法评价,要看之后政策执行下来是否既控制了风险,又保证了市场平稳。这是2018年将面临的挑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
此外,就本次会议内容来看,货币政策仍旧是稳健中性,不过表述上有所变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这次的提法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强调了中性。这意味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未来的重点任务。一方面要把金融杠杆率降到合理水平。另一方面,宏观审慎政策严格及微观监管规范叠加可能对市场会产生偏紧的效果,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不宜进一步收紧,强调中性首先在于此。另外肯定不能放水,因为本身就要去杠杆。中性就是要把握好这个度。
应控制金融杠杆
会议要求,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鲁政委认为,提出3年这个时间期限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原则,有利于把握好节奏力度。“高质量不是一年能完成的,很多事情需要久久为功。”
“2018年的关键词就是控风险。”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其中之一是供给侧改革已经推进,僵尸企业的退出必然会导致部分信用债违约、商业银行坏账,这将是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需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今年以来,业内对金融风险重点领域进行诸多分析并达成了基本共识。今年初,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就曾指出金融领域有八大风险点正在积累,包括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违约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
连平则从另一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未来需要关注的金融风险,他认为,目前来看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注意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从微观金融主体来看,存在一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过于激进、不规范的行为,部分无牌机构从事金融业务;三是综合经营风险,包括金融控股集团、产融结合等;四是流动性风险。
连平称,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大的根源在于杠杆率偏高,包括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因为杠杆率偏高,未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应该控制金融杠杆。
“金融降杠杆现在已经在做,比如调控影子银行、同业业务、表外业务等,要继续朝着这个方向推进;综合经营方面要赶快建立相匹配的监管框架;对微观金融的监管目前正在推进过程中,我相信这方面会比较快行动起来。流动性这块需要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连平称。
为了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方面也进行了诸多调整。11月金稳委正式宣告成立,业内对此抱有诸多期待。分析人士称,金稳委成立后金融监管将更有全局观;监管协调会进一步增强,有效避免监管死角、叠加;监管政策推进也会更加顺畅。
此外,多名监管官员不断表态“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目前来看对类金融的监管也在逐步规范。12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深圳市金融办近日更新其主要职责,将融资租赁、保理、典当等类金融业务划入其中。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
多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货币政策基调一直是“稳健”。不过具体表述有所差异。
2015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2016年的表述是“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今年会议的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从字面上看,与2016年相比减少了“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增加了“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调节好货币闸门”变为“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